【本報訊】港交所(388)就推動本港人民幣股市發展及流動性,籌備設立的港元兌換人民幣外滙承諾「人證港幣交易通」(TSF,俗稱人民幣資金池),在單日買賣差價建議放寬至不設上限後,進展已大開綠燈,不過據悉,由於此乃新開展的人民幣業務,故金管局對銀行所涉市場風險尤為關注,有意提供兌換的3間發鈔行,須就業務先進行風險評估及壓力測試,待該局確認業務規劃及監控後才可開展。惟業界相信,只要管理風險得宜,問題應不大。
黃金周長假前,人民幣離岸市場現貨價(CNH)一度相當波動,消息說,日後提供TSF的銀行,維持每日只設兩個「擺價」時段的建議,即早上及中午港股開市前。當局關注,擺價後若市況大幅上落,即使每日兌換買賣差價不設300點子上限,若市況劇變,銀行難追貼市價時,會否承擔過度風險。
關注市況波動影響
據悉,3間銀行已先後與金管局會晤,解釋TSF所涉風險,並因應不同程度市況波動下,進行壓力測試,以評估對本身損益賬產生的影響。對於當局的關注,業界認為,若人民幣滙價大幅波動,亦可作出相關對冲防禦安排,加上若市況顯著變化,股市交投以至客戶對TSF需求也會收縮,料可抵銷負面影響。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該局一向要求銀行在進行人民幣業務時,須小心管理好相關風險,在做好風險管理條件下,銀行可按照商業選擇進行各類型人民幣業務;至於是否要求有興趣參與TSF的銀行,提交風險評估或壓力測試,則沒有評論。
市場指出,雖然該局較少就單項業務或產品,要求銀行提交風險評估或壓力測試,但去年當業界開始在本港提供人民幣遠期可交收合約(DF)時,該局亦曾作出相類要求,故相信是次也是基於幣種及新業務考慮,認為須審慎評核銀行所涉風險。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指出,TSF將於10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