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SGS研發顧問陳雪平表示,今次使用「轉基因魚測試」化驗大閘蟹,先將遇雌激素會發光的螢光蛋白基因轉移到鯖魚將魚,令該魚肝臟發綠光。化驗員將大閘蟹膏提取物及清水在試碟注射,再放入轉基因鯖魚將魚。24小時後,魚身發光即顯示水中含雌激素,再經電腦分析,可得出大閘蟹雌激素含量。該測試每次收費1000元,若要檢測雌激素種類,每次收費2000元。
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表示,「轉基因魚測試」屬較新測試方法,該方法未能追查雌激素源頭,需其他測試輔助追查,「但如果發現大閘蟹含好高雌激素,可以提醒市民小心進食。」
有業界人士指出,這方法在業界應用只有一年多,屬生物測試方法,但擔心或有誤差,「魚就好似人一樣,每條魚對雌激素反應會唔同,出嚟嘅結果亦會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