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MeASunday:打包東京 - 黃偉文

BuyMeASunday:打包東京 - 黃偉文

在你的一生之中,讓你回程時行李超重得最離譜的是哪一個城市?
你你你你你和你都是東京吧?
那麼最誇張的哪一次,你一個人搬了幾多個巨篋大袋回來?
我,7個!未計handcarry!

那是我初出社會工作的頭幾年,還會坐Yclass的時代,那一次checkin時罰款罰到呢……結果那個銀碼大到夠坐商務艙有餘,所以他們也不好意思不upgrade我上businessclass了。(那是我第一次坐businessclass,一入「豪」門一試難忘,從此返唔到轉頭的一次,相當大鑊。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
想說的只是,東京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堂食唔夠還想打包帶走」的城市,拿得到幾多拿幾多。
這樣說,這些年來我們一小片一小片的把「東京」搬回家,累積至今家裏有幾多%已變成日本領土呢?能打包回來的是甚麼?不能外賣的又是甚麼呢?三月底的那一天我在想,如果日本真的整個消失了,我們各人把家裏收集的日本東西都拿出來,又夠不夠砌成、還原一個「小東京」呢?

橫看豎看山本耀司都是時裝天才,但為甚麼落得幾乎執笠?原來天才也不是大晒的,要生存得好還得懂做人懂經營,你看川久保玲有位具生意頭腦的老公AdrianJoffe(圖)睇實,生意多幾多!

Yohji打包

自從親眼見過川久保玲鋸牛扒之後,我便對這群貌似不吃人間煙火的時裝大師們,「到底平常都在哪裏吃飯?吃些甚麼?」產生了一種奇怪的興趣。
在日本生活的朋友J並不知我「好呢味嘢」,但這天卻巧合帶我去了Yohji最愛的食店吃晚飯。
山本先生是出名的煙鏟,所以如果要我猜他平常吃飯的口味,大概也是「嗒兩杯,吃些下酒小菜」之類的阿伯口味吧?果然,他的飛佛餐廳真是個居酒屋,出奇的是,那只是個小小的、飯菜很家常、裝潢也毫不精緻的街坊居酒屋,連地點也是澀谷外圍一個並不glamorous的住宅區內。
但YohjiYamamoto喜歡這店到一個怎樣的程度呢?
據說,「不對稱大王」山本先生如果要在巴黎逗留很久不能回國的時候,他便會包起這間小店,叫他們關門幾天,並出機票酒店給全店員工,叫他們帶備材料工具直飛法國給自己及workshopcrews做到會服務……這令我想起差不多十年前我機緣巧合參加了Y-3的創牌大派對,那天他們招呼賓客的晚餐是個入面放滿名貴懷石料理,但配色只得紅黑白非常Yohji的亞加瀝膠盒便當,自此我便有個印象,也許時裝大師本人也很講究飲食吧,誰知他自己最掛念的家鄉菜,並不惜千里迢迢叫外賣的,竟然不是fancy的山珍海錯,而只是這種樸實的家常便飯。
但想深一層,對於都離鄉別井過的我們才說,誰不是呢?
講起都想今晚返阿媽度食「屋企飯」。

自從寫專欄以後已養成習慣,去了甚麼好店都一定記得拿卡片備用,但未養成的習慣是,好好保管那些卡片,所以譬如今次這間Yohji飯堂的所在地址,我弄丟了,不好意思無法刊登和大家分享,但我認得路識去,有機會帶你去吧!

但寫專欄以後有練成的絕技是「偷拍」,所以能給大家這張山本耀司作品展的現場寫真。

打包Yohji

如果我真的發了達,我會不會似Yohji那麼狼死,包起公司樓下間餐廳外賣到歐洲呢?我想不會吧,要做洗腳唔抹的「大花筒」也要講天份的。
我的程度,最多只能去到打包幾件山本耀司真迹回港着一着,甚至只是去澀谷西武百貨看看YohjiYamamoto的「對話」回顧展,打包些記憶和知識回家──其實這才最好,打包這些又不會過磅又不會遺失而且誰也搶不走。

身邊常有人問:「為甚麼你去日本去得咁密?兩三個月又去一次,有咁多嘢買咩?」是呀,你一心去找的「大件嘢」買完,還有好多意想不到的「濕碎嘢」,這些都夠買死你呀,例如阿徐推介的這個襪子連鎖店「靴下屋」,買襪之嘛,無端端又跌咗千幾蚊港紙才出得返嚟,你說東京是不是打包回港永遠也包不完?

川久保雜貨店

那邊廂,CommedesGarcons也在辦「回顧展」,不同的是,Yohji的展品眼看手勿動,玲店這一邊,件件古董都可以給你帶回家,只要你肯付錢。
事實上這是CdG在表參道Gyre商場二樓開的全新概念店D&DepartmentProject,你會看見這裏前半間店是間雜貨舖,對,雜貨舖,一間杯盤碗碟盒桶兜甕毛巾衣夾,以至小型家具都有得賣的雜貨舖,不過要強調,是川久保玲的雜貨舖,裏面賣的雖不是CdG自家出品,但也美其名是大師甄選過欽點出來的沙煲罌罉,不過真心話是:whocares?主菜其實在進店後的後堂,嘩,豁然開朗,原來前面那間假Muji只是coverup(雖然也真的做生意),後面那個被遮蓋了的時裝店才是戲肉,不過賣的並非一般的CommedesGarcons,而是80年代至今的vintageclothing,不,為免大家以為是二手衫,準確點說應是他們過去30年積存下來的deadstock精選,以archive的姿態特價出售。
明眼人一看,其實也知只不過是某種的「去舊貨」,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們一直以來對清倉進行的各式精美包裝,比如之前於世界各地辦的游擊店和今次這個雜貨舖,本來有點低姿態的清貨特賣場被這樣扭一扭,不但馬上就變得沒有那麼cheap了,甚至還有點「仔,識貨!」的有型。
連同上兩則一起看,你現在明白了吧?當今世上的兩位日本時裝大師,懂得將「死貨」腐朽化神奇的一位,便能產品新店都越開越多;一擲千金將家鄉外賣叫到巴黎的一位,便幾乎破產清盤要等財團打救……所以都真是各有前因莫羨人,任何人最後獲得的結局都不是寃枉的。

這個名為D&DepartmentProject的CommedesGarcons最新概念店,從商場入口那邊看只是雜貨舖一間,從街外玻璃窗看去才能看出這原來是個兼賣CdG歷代舊作的「古着店」。

Textby黃偉文
填詞人,其實最鍾意買嘢,最憎寫字,星期日盡可能唔寫字,去買嘢。
mailto:[email protected]
微博 http://t.sina.com.cn/wymanwong
本欄逢星期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