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患癌,整個家庭都受到困擾,要同心面對癌症的挑戰,談何容易。癌症為一個家庭帶來的,除了經濟衝擊,還包括要親眼看見患者飽受脫髮、嘔吐和消瘦等折磨;在治療的過程中,家人又能為患者做甚麼?
坊間組織交換心得
如果患者身體情況許可,家人其實可與患者進行合適的身心活動,因正面的心境,對治療有一定幫助,例如游泳和耍太極這些較溫和的運動,均有助改善癌症患者的身心狀態;相反,踢足球或打籃球這些運動較為劇烈,一般不建議癌症病人進行。
醫院或坊間組織也設有資源中心,為患者、家屬及康復者提供相關的癌症資訊,或有支援小組,讓參加者交換心得,互相扶持。當然,家人簡單的陪伴,或者煮一道患者喜歡的餸菜,對癌症病人來說,已是一種鼓勵。
不過,當患者的病情進入晚期,連醫生也不建議再進行抗癌治療時,家屬便應考慮讓患者接受紓緩治療(PalliativeCare,或稱善終服務),讓身體經已非常虛弱的癌症病人,接受長時間的適切護理。
本港現時有多間公立醫院提供紓緩治療服務,例如沙田醫院、葛量洪醫院和靈實醫院等,慈善機構如善寧會和贐明會亦有相關服務,安慰和支持將離世病人,讓他們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旅程,並扶助患者家屬面對喪親之痛。
撰文:陳凱迎
資料來源:養和醫院綜合腫瘤中心副主任梁惠棠醫生
註:《醫療素描》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