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強行通波仔 風險或更高

特稿
強行通波仔 風險或更高

荃灣港安醫院發生的醫療事故,據悉涉及的心臟病病人原來獲公立醫院建議做開胸搭橋手術,但其後決定進行通波仔手術。有醫生表示,若病人有嚴重心臟血管問題,如兩條主動脈及主幹栓塞,強行進行通波仔的風險較搭橋手術高。
該心臟科專科醫生稱,搭橋手術於胸口開刀,傷口約六至七吋長,用動脈或靜脈接駁栓塞的血管,不少病人因傷口大而不想開刀;以微創方式做通波仔手術,傷口細小。

有機會出現併發症

該醫生表示,76歲長者不論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風險也較高。若病人有三條主動脈栓塞,或兩條主動脈及主幹栓塞,則進行搭橋手術較通波仔風險低。
通波仔手術有機會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刺穿冠狀動脈導致心包積血、突發性心臟病等。醫生事前會評估風險而作準備,後果端視醫生應變及經驗,「有併發症一分鐘後醫生先有決定點做,定係5分鐘、10分鐘,結果都好唔同」。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