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捐肝20年增40倍醫生目標:不讓病人等候時死亡

死後捐肝20年增40倍
醫生目標:不讓病人等候時死亡

【本報訊】屍肝難求,本港逾半換肝手術為活體移植,垂危病人往往要靠親人冒險捐肝,才能延續生命。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表示,今年至今僅23宗屍肝移植手術,遠低於去年全年43宗,衷心呼籲市民支持死後捐贈器官,遺愛人間。 記者:梁麗兒

本港肝臟移植服務踏入20周年,累積共910人接受換肝手術,當中369宗屬屍肝,其餘為活肝移植。盧寵茂昨日出席「香港肝臟移植20周年暨捐肝勇士頒獎禮」時表示,港人已廣泛接受死後捐贈器官文化,以捐肝為例,由20年前每年1至2宗,增至去年43宗,增幅逾40倍,「但每年仍有幾十人等唔到屍肝死亡,仍然要推廣,若屍肝多咗就可以做少啲活肝,目標係唔會有病人因無肝,在等候期間死亡」。
現有逾百名肝病患者等候換肝,部份肝衰竭病人正留醫。盧透露,今年累積56宗肝移植手術,屍肝佔23宗,比去年全年43宗「差咗」。去年底發生關員捐肝救同袍一事,雖一度引起公眾關注屍肝不足的問題,兩個月內捐肝個案也有增加,惟上升趨勢無維持,當局要繼續加強宣傳。他又批評,瑪麗醫院做換肝的手術室、深切治療部及病房等設備,過往20年無改善,促請政府加快落實重建該院。

獲同袍許細文(左)捐肝保命的關員袁偉祥(右)雙腳「唔夠力」,現時出入要靠柺杖。

獲長子阿熙(右)捐肝保命的梁慶材(中)表示,經歷大病後,與家人感情大增。

換肝關員雙腳唔夠力

因執勤撞爆肝,獲許細文捐肝保命的關員袁偉祥指,術後肝臟已康復,惟雙腳仍「唔夠力」,要靠柺杖輔助走路,現要定期返院接受物理治療,有望稍後重返工作崗位。他在頒獎禮上分享換肝經歷,並感激許細文無私偉大,「我覺得自己非常好彩,好難得獲捐肝,多謝有咁嘅機會令我重生」。
前年曾因急性肝衰竭徘徊死亡邊緣的社工梁慶材,最終獲長子阿熙捐肝保命,梁昨與太太一同出席頒獎禮,見證兒子獲捐肝勇士獎項,梁直言:「如果當日有人捐屍肝,我個仔就唔需要冒呢個險」,他透露兩父子至今健康良好,與家人感情更進一步,兩人更呼籲港人支持器官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