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反覆下挫,可減輕石化業成本壓力,另行業料受國策支持,結構有望優化升級維持增長。
國家發改委公佈,今年首7個月石化業利潤達231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4.7%。另今年首八個月,石化業產值達63890億元,按年增長34.9%,增速較1至7月的34.7%略有加快。
中石化股價硬淨
國家着重提振內需,石化業料成受惠分子。國家工信部材料工業司指出,石化行業訊息化過程,將成規劃重點支持項目,同時亦會加強推動石化業訊息化技術改造,又指該規劃已進入最後審批階段,有機會在月內出台。是次規劃亦會提及優化石化業的產品結構,及行業集中度等,令行業發展前景未致一面倒看淡。
該行業股份中首推中石化(386),集團為近日少數於跌市中較硬淨的股份,油價下跌自對集團煉油業務有利,下游銷售業務方面,縱使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但對成品油仍然繼續有一定需求,帶動集團整體盈利向好。此外集團天然氣業務,受惠國家環保政策,能隨着天然氣普及度提升,相關收入可望更上一層樓,配合集團發債提升資本水平,加上有指集團擬分拆多項業務,股價可望維持強勢,可候低於7.30元入場,中線看8.15元,跌穿6.85元止蝕。
至於中石化集團旗下兩間公司,上海石化(338)及儀征化纖(1033),同具私有化概念。集團現時市賬率僅約0.6倍,作為全球第六大的聚酯生產商,集團在經濟復蘇時,應可重拾增長動力,可考慮分段吸納。
上海石化為內地最大乙烯生產商,股價年內反覆下挫,現時市盈率已下跌至約6倍水平,息率逾4厘,市賬率亦只有約0.9倍,在私有化的概念下,股價具一定值博率,可作分段買入。
黃敏碩 康宏証券及資產管理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