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1953年脫離法國殖民統治獨立。三年後,在巴黎修讀建築的VannMolyvann回國,設計了不少劃時代的「新高棉建築」,包括在首都金邊沿巴薩河(Bassac)興建的白色大樓(WhiteBuilding),它糅合了法國簡約風格與柬埔寨傳統高架屋概念,原用作高級公務員及藝術家宿舍。
七十年代中,大樓基本工程完成,卻遇上赤柬血腥攻城,新建築與新時代理想一起幻滅。大樓最終變為今日設施簡陋的平民之家,也窩居着雛妓、賭徒及癮君子。這幢四層高建築現時住了三千人,貫穿着325米長廊,每一個單位,都看到河景,每一個單位,都有凉風。外人看它是柬埔寨縮影,又美麗,又滄桑。
妓院血淚交融
一切殘暴統治過去,留下貧乏的現實。有些人掩着傷口不放,有些人張開雙臂走向未來。像很多落後地方一樣,金邊雛妓問題嚴重。16年前,Au被賣到金邊時只有12歲,如今,依然看着一個一個十多歲少女送到白色大樓當娼。這裏的世界沒有改變,因為從外面到這裏嫖雛妓的男人源源不絕。
迎送生涯十多年,中國及歐美海外客人都有。Au已28歲,暴露在小背心下面的乳溝,已經敵不過十多歲女孩的青春。現在她負責為小姐們安排打點,每天讓她們先到地舖髮廊裝身打扮。她不抗拒攝影師,「我12歲被母親賣到這裏。」從此,再沒有見過家人。左手腕上,有十多條自殘疤痕,她說:「每當不快樂的時候,就拿刀一下自己,痛楚令我忘記一切。」
不怕穿得少,不怕樣子被公開,只有一隻傷心手腕,是鏡頭絕對不可漫遊的禁區。半生金邊出賣肉體,比起那段有父母有家的日子更長,而且會越來越長。所以,不要向她提起家,「母親把你賣多少錢了?」攝影師提出殘酷問題,她黑着臉,這一刻,不賣笑。在傷口上,她努力保護僅有的尊嚴。
教室笑意洋溢
黑夜結束,生命之光在白色大樓另一個角落亮起。同一幢大廈,也住着貧窮的小孩子,慈善團體資助開班辦學,四十多個小學生,由土生女孩VuPun老師教導。
是地獄還是天堂?看人也看命運。小孩子上學,擁有簡單玩具,笑得燦爛如野地小花。努力工作的62歲女裁縫,靠雙手在模型公仔身上裁出無數婚宴禮服。造一件衫,30美元,跟小姐接一個客人的價錢相若,但所花的時間,足足要五天。可是,她養活一家,兒子相信藝術且會畫畫,一家看到長遠的前景。
金邊白色大樓,日間破落憔悴,卻也活着快樂上學的孩子;夜間虛假瑰麗,無休止的雛妓生涯,何時方休?
攝影:林亦非
記者: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