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環保 得個講字特首續被通緝

推動環保 得個講字
特首續被通緝

為煲呔埋單計數
【本報訊】推動環保,改善生活環境,是曾蔭權出任特首以來不斷強調的重要課題。不過,他主政期間的環保政績卻流於「只聞樓梯響」的空談,不論在全球層面的氣候變化問題,以至本港境內的廢物處理及改善空氣質素工作,幾近一事無成。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更相信,前年被該會標示為「氣候逃犯」的曾蔭權,其通緝令將持續生效,直至他明年中卸任特首的一刻。
記者:蔡建豪

環保已經成為市民貼身的民生問題,曾蔭權過去在環保領域上,曾宣佈很多令市民充滿期待的構想,包括在05年時已高調表態,改善空氣質素是本港的重大考驗,作為亞洲國際都會,不能容忍混濁的空氣,會全速更新沿用多年的《空氣質素指標》(AQO),逐步達致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然而,更新AQO的工作一直拖延,至今未作更新。

擴建堆填區遇強烈反對

本港每日產生逾萬公噸廢物,三個策略性堆填區的壽命步入倒數時刻。曾蔭權政府一直未有部署由源頭回收,至末端處理措施等減廢策略。直至去年發出特首指令,徵用清水灣郊野公園用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引發當區居民強烈反對,民間要求廢令的聲音更一度引發違憲爭議。在擴建堆填區無望後,才倉卒決定興建焚化爐,焚化爐選址也激發另一波反對聲音。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形容,曾蔭權政府在廢物及空氣兩個環節,明顯是未能通過考驗。他提出的環保政策,一律沒有時間目標及願景,「其實係有足夠時間,但係就少咗決心,太多政治考慮。」他坦言曾蔭權着重發展為先,未能跟上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拖延更新AQO,最終犧牲了公眾健康。他慨嘆曾未有好好發展環保產業,白白浪費這個既令基層受惠,又達到經濟及環保效益的機遇。
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方面,曾蔭權被綠色和平指為「氣候逃犯」,曾在中區政府總部掛出一幅偌大的通緝令。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表示,曾蔭權最初將能源事務,由經濟局撥歸環境局管轄,針對污染源頭的發電廠,本來是個好開始。不過,他在減排政策上,選擇「走捷徑」,加大核電比例,逃避鼓勵及推動民間節能措施。
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後,部份國家已訂出停核時間表,但港府對昂貴及安全性成疑的核電,卻一直未予否定。在與內地的區域性合作上,曾蔭權也維持「攞珠三角好處」的思維。她相信,「氣候逃犯」的通緝令,在明年中曾蔭權落台前仍然生效。

曾蔭權任內推行的環保政策及進展

年份:2010
政策:建議將發電燃料的核電比例,於2020年大幅提升至50%
進展:核電安全備受質疑,尤其在日本福島災難後,取態懸而未決

政策:指令徵用郊野公園土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
進展:廢令爭議引起憲法爭論,焚化爐選址被當區居民強烈反對

年份:2009
政策:提出由兩家電力公司向住宅用戶派發慳電膽券,取締耗能的鎢絲燈泡
進展:被質疑利益輸送,計劃無疾而終

政策:承諾更新《空氣質素指標》,保障公眾健康
進展:至今未見更新

年份:2008
政策:提出在膠袋收費以外,擴大生產者責任制
進展:規管電器及電子廢物的立法工作仍未展開

年份:2007
政策:提出立法規定停車熄匙,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進展:被質疑成效不彰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