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維港渡海泳下周日舉行,水質專家日前到維港泳路線三次抽驗水質,發現大腸桿菌含量超標逾四倍,環保署最新數字亦顯示維港東水域大腸桿菌含量超標兩倍,泳手可能染上腸胃病。維港泳主辦單位指肉眼所見水質「好乾淨」,會定期監察,最快下周三決定是否押後比賽。 記者:袁慧妍
環保署建議泳灘水質指標,每100毫升海水如超過610粒大腸桿菌,代表水質極差,每1,000名游泳人士中,就有15人或以上可能感染腸胃病及皮膚病。海水水質標準方面,次級接觸康樂活動的分區海水則每100毫升不應超過610粒大腸桿菌。
周三決定是否押後
水質專家、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9月底及本月初,先後進行三次維港泳路線的水深平均值水質抽驗,發現每100毫升海水有1,200至2,800粒大腸桿菌,超標2至4.6倍;環保署於維港VM1(鄰近維港泳路線)水質監察站,本月首星期錄得海面大腸桿菌含量亦有1,200粒,超標兩倍;9月份則為320粒。
何建宗指環保署的定點監測未能覆蓋整條維港泳路線的水質,故有可能低估大腸桿菌含量。他說維港東部水質雖已較中部好,但仍不理想,「個人嚟講唔建議去游」。環保署發言人指近日兩次颱風激起的巨浪或會令水流狀態有所改變,加上大雨把地面污染物排入港內,令本月初大腸桿菌含量上升。天文台預測下周三起有驟雨,何建宗指渡海泳起點鯉魚門三家村碼頭和終點鰂魚涌碼頭,兩旁均有污水渠,「落雨就乜都冲晒落去」,相信屆時水質會更差。大腸桿菌可引致屙嘔,海水亦有可能有霍亂菌,「睇吓你係咪咁夠運」。
業餘游泳總會義務秘書王敏超表示,近日大會曾到比賽場地試水,肉眼所見水質「好乾淨」,未來一星期會繼續監察水質,並以環保署標準為準,是否押後比賽,下周三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