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缺精 - 李純恩

香港缺精 - 李純恩

由唐英年的「感情缺失」,想到香港的缺失。香港缺失了什麼?香港缺「精」。
「精」者,精神,精英。
精神和精英是關聯的,必先有精神,然後出精英。這兩樣東西,求之可以很難很複雜,也可以很簡單。比如上世紀七十年代,陶傑在香港讀中學,暑假打暑期工,在上環一家包伙食公司送外賣。飯菜層層叠叠裝在銻盤裏,外面用布包緊紥牢,沉重而巨大,電車不准上,只有在烈日之下,沿着電車路徒步而行,送一趟,渾身濕透。送一個暑假,天天濕透。
及後他去英國讀大學,課餘洗碟子,做修路工,苦頭吃了不少,人生收穫豐盛。
這便是一種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還存在的香港精神,產生了許多香港精英。這其中,唐英年無份。
今天,香港失業率百分之三點幾,但茶餐廳想請一個伙計都找不到人。當一個社會風和日麗得連「失業」都不一定令人焦慮的時候,這個地方也就缺失精神了。
一個地方連精神都缺失之後,這個地方的人,其實已不知道何謂真正的「缺失」。於是便在好日子裏挑骨頭,便這也不好,那也不夠,瑣瑣碎碎,絮絮叨叨,官像出氣袋,民如受氣包。這個地方極需精英,但你又怎能指望這地方再有精英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