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偉的羅馬式大教堂裏遊客在昏暗中擁擠。
拱門層層叠叠,望不到盡頭。
燭光搖曳閃爍。
一個沒有面孔的天使擁抱了我,
一陣耳語滲透我的身心:
不要因為你是一個人而感到羞恥,應當驕傲!
在你的內心可打開無窮無盡的拱門。
你從未完成,理應如此。
我被淚水蒙住了雙眼,
與瓊斯夫婦、塔那加先生
和西格諾拉.沙巴提尼一道
被推擠到太陽灼熱的廣場,
大家的內心打開一道道無盡的拱門。
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大都短小,但匠心獨運,言簡意賅地塑造精神生活,常常擊中讀者的心靈深處,像以上《羅馬式拱門》一詩,是作者多年前到威尼斯參觀聖馬可教堂的體驗。
詩的開頭描繪了一個幽閉的建築環境,在給人一種壓迫感之際,突然發生了一件神秘的事情,就是天使的出現,但這並非一般天使,而是一個沒有面孔的天使,祂不是在宣示上帝的恩典,也不是要接受信徒的懺悔,而是輕聲而溫柔地試圖喚起詩人作為人的驕傲,喚醒人的平等的尊嚴感。
北歐基督教國家在走向現代化之後,人的困惑、自我發現及自我價值的重建,是一個重要的文學主題,在人與神相遇的一瞬間,詩人獲得啟示。詩最後以拱門作結,噎進詩人和朋友的內心,即使人類有缺陷,但人可以在精神上開闢無限,盡可能使自己走向完美。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