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蔭權在任內完成最低工資立法,圓了勞工界追逐多年的夢想。基層打工仔喜獲加薪自然喜上眉梢,但工會卻認為曾班子麾下的最低工資方案「唔湯唔水」,未能完全惠及基層;商界則對最低工資咬牙切齒,批評即將卸任的曾蔭權遺下爛攤子。
工會不滿「唔湯唔水」
曾蔭權在06年施政報告提出推行工資保障運動,鼓勵清潔及保安業,給予僱員市場平均工資,但運動反應冷淡。無法拖延,政府被迫在08年宣佈立法最低工資,經過多年勞資討價還價,時薪28元的最低工資終在5月實施。職工盟專責統籌幹事譚駿賢歡迎立法,但不滿方案「唔湯唔水」,他指過去幾個月通脹上升,「當日嘅28蚊,到今日只係值24、5蚊」,惟政府堅持兩年檢討一次水平,令打工仔薪金大落後。
政府外判清潔工小鳳是最低工資受惠者,她原本月入6,300元,最低工資實施後加至7,800元,但近月物價上升,加薪後生活未見很大改善。小鳳又不滿曾蔭權一直拖延立法,拖無可拖才被迫推行,若要為曾蔭權打分,以100分為滿分,最多只給50分,僅僅合格。
至於商界則對最低工資始終耿耿於懷,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說,至今他仍然認為毋須立法,當年政府決定推行是「政治妥協多過實際需要」。最低工資實施五個月,失業率雖未見上升,但通脹已不斷升溫,擔心隨着經濟逐步回落,失業問題會轉趨嚴重。香港環境衞生業界大聯盟召集人甄瑞嫻亦批評,最低工資政策配套不足,為商界帶來不便,「留低咗個爛攤子要我哋承受。」最低工資令商界成本加重,但曾蔭權07年競逐連任時曾承諾,將利得稅率由16.5%減至15%,但至今仍未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