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聞之爭 - 陶傑

緋聞之爭 - 陶傑

香港是一個性壓抑、性虛偽、性禁忌的「三性社會」,所謂中環人,不論律師、醫生、CEO,可以說,十個有九個有或曾經有「婚外情」,分別在於婚外情的對象,一是秘書、下屬、女同事,還是深圳短包的骨妹;二是同性或者異性。
婚外情如果事屬過去,則不成為所謂緋聞,因為這個「聞」字,是新聞的聞,而新聞,是當下在發生的事。
英國的一些內閣大臣,不論理財還是主外交,婚姻美滿,但在伊頓讀寄宿學校時,都曾是短暫的同志,「緋聞」有名有姓的,但由於已成歷史,限於上流社會八卦,英國的小報,對此不感興趣。
婚外情唯一的受害人是太太。如果太太一切明悉,曾經吵嚷之後,協議不必再追究,一致向前看,即使有三妻四妾,五婢七妓,加半打私生子,如果太太已經特赦和解,社會再公審,也無濟於事。
克林頓當年的萊溫斯基事件,發生在白宮任內,一直在進行,當初是希拉莉母老虎性格發作,不甘罷休,因為美國奉行天主教和基督教,夫妻忠貞互守,是文化的要求,所以才要開國會聆訊。
這是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如果生為白人,信奉耶教,而且在一個議會民主的國家玩競選的遊戲,還要在英語國家(法國和意大利都可以例外),那麼婚外情才要向公眾交代。除此之外,面對師奶圍觀,保長評議,如果太太同意,一切不追究,就算外面吵得天塌下來,皆可以一概不交代。
如果因此而「民望」低落,任他低落好了。一個文明社會,明智的選民,看你有沒有領導能力,不看你拈不拈花惹草。英國的首相希斯,一生獨身,也不搞基,總之對性沒興趣,是英國現代政績最差的首相。胡志明也單身,活埋地主,這個山羊鬍子老頭,暴力勇猛。羅伯斯庇爾也不近女色,獨身自潔,卻把幾萬人送上了斷頭台,這一切常識,一個成熟的社會,在競選時,只有抹黑並無道德,起哄的時候,只想一件事:這個人是否能勝任,還是在眾人之中,他還不是最爛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