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機構的高級行政人員突然接到最壞的消息:自己患了癌症。絕症沒有嚇倒這個大男人,卻因身體痛楚難耐而常向妻子發洩情緒,令他非常內疚。死前一星期,他盡力移動已枯竭的軀體,為太太親手造了一串膠珠頸鏈,並為她親手戴上,抹去哀愁。
本月8日世界紓緩關懷日前夕,明愛醫院紓緩治療科醫護訴說了一個淚珠頸鏈的故事。去年僅54歲的梁先生發現患了腸癌,並迅速擴散到肺部,肺癌令他呼吸困難,走幾步路已氣喘、窒息。去年他被轉介至明愛醫院的紓緩治療科,安排他隨身攜帶小型氧氣樽和用藥物減輕氣喘情況,但其病情一天比一天差,連手拿東西也感困難。「氣喘係好辛苦,好似遇溺咁」,輔導梁先生的明愛醫院助理社工主任蔡杏雪說,惡劣病情令梁先生難以控制情緒,不受控地向太太發洩。
太太很明白丈夫患病的痛苦,反而埋怨自己照顧不夠好。有一次梁先生坐在椅子,半個身子伏在病床上,情緒跌至谷底。蔡杏雪與他傾談,原來他剛向太太宣洩情緒,令太太很難受,事後他感到很內疚。言談間他透露很想為太太做一點補償、留一點紀念。
後來想起送珍珠,梁先生由哀愁的樣子變得雀躍。他要親手造一條塑膠珍珠頸鏈,讓太太可以戴出來。社工到出口店為他購買所需的物料。梁先生要保持神秘感,太太每天下午至晚上都到病房陪伴,他便在早上時段開工。但他的病情已很嚴重,提起手穿線也十分困難,有時要社工幫忙握着他的手。當完成頸鏈,梁先生已踏進生命倒數的第三天,他親自為太太戴上頸鏈,梁先生還特意邀請社工和醫護人員出席,「佢坐喺張凳,一隻手輕輕攬住太太,兩個人展現溫馨一刻」,「太太亦請醫護人員同佢哋影咗張相,一條鏈,一份珍惜。哀傷,已被美麗掩蓋」。
造紀念冊給男孫
接着梁先生想起要告訴他們不足兩歲的男孫,他有一個怎麼樣的爺爺。他要造一本紀念冊寫下他的人生經驗,又在孫兒不同年齡階段預先寫下對他的期望,完成時已是他臨終前一天。他離開前,用最後的聲音結束這段旅程,「我上去預備先,喺天國等你」。
為病人及家屬留住歡樂
【本報訊】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世界紓緩關懷日,宣揚支援絕症病人的紓緩治療科醫護、社工和義工的工作。明愛醫院醫務社工主任孫熙屏說,除了醫藥紓緩病人的病痛,他們平日亦會出主意「搞搞」病人和家屬。今年農曆新年,他們找到聖雅各福群會義工,打扮成財神上門拜年。深水埗區內病人多是貧困家庭,又窮又病,更顯落寞,義工把「財氣」帶來,又第一時間列印相片,把那一刻的歡樂留在病人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