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把脈:錢救不了爆破泡沫 - 鍾維傑

樓市把脈:錢救不了爆破泡沫 - 鍾維傑

近日歐債風波,股市下調,令本港樓市蒙上陰影,雖整體價格指數未見大跌,但交易量卻少了,兼且部份業主要蝕讓。
筆者覺得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樓價上升,是與全球資金氾濫有關,據此,我們看看近年樓價和M2等的表現。資料來自政府或公共機關網站,如金融管理局、差餉及物業估價署等。

M2與樓市關係密切

(甲)M2由97年的近3萬億港元增加至今年的7萬多億港元,即前後多了逾一倍,且大部份增幅是於2004年末起才累積,由4萬億增加至7萬多億元,反之96年至04年初期間只由3萬億增至4萬億元。
(乙)住宅按揭總額亦由97年的3000多億漲升至今年的近8000億元。然而,整體升幅未及M2,有趣的是兩者增幅在2005年前相若,但於05年開始,M2比住宅按揭總額高,怪不得近年銀行水浸。無論如何,兩者期內數值關係密切(R=0.90)。
(丙)住宅價格前段跌後段升,相信讀者不會陌生,而這裏是以差餉及物業估價署的C類面積單位作代表,留意其走勢和M2的表現,兩者有不輕的數值關係(R=0.62)。若細分不同時期,這關係近數年更重(R=0.89)。
(丁)每月批出之住宅按揭總額有高低,但其走勢大致跟隨樓價之上落,其間兩者數值關係亦重(R=0.83),這亦正常,樓價高自然按揭亦需多些,相反亦然,只是按揭總額變動幅度較樓價的大。
上述四個環節之中,相信帶領的會是M2(即流通的紙幣及各式各樣的銀行儲蓄戶口,包括定期),不但提供各類借貸和按揭之資金,亦多少顯示市場之資金流量狀況,有助增加投資意欲,包括房地產。
然而,M2亦非時常有刺激投資之效,當資產泡沫剛爆破後,就算M2仍增,資產價格始終會下降,這便是1997年至2003年本港樓市的寫照。
據此,估樓市去向仍得看錢,但緊記,錢救不了爆破的泡沫。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