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阿朗,與男同學多次無套肛交,戰戰兢兢接受愛滋測試;琛哥,在同志桑拿尋歡後染上梅毒,惆悵如何向妻子開口;阿翔,遇上很Man的對象就「暈浪」不戴套,最後染上愛滋病毒。同志小說《10/1315》,記述10個愛滋及性病測試個案背後的真實故事,網台GayRadio把小說改編成廣播劇,向年輕同志宣揚:定期接受測試,才是愛伴侶、愛自己的表現。 記者:白琳
團體「關懷愛滋」發現,愛滋病毒感染有年輕化趨勢。05年以前,透過該團體測試確診的25歲以下感染個案,每年僅0至1人。但由06年至今,每年確診個案增至2至4人。關懷愛滋09及10年分別為約1,000人提供愛滋病毒及性病驗血測試,25歲以下佔逾200人。
心態:唔知就當冇
《10/1315》作者葉志偉表示,此書描述個案與關懷愛滋義工等待測試結果時,對愛與性態度的反思,「呢15分鐘,佢哋感覺被關心」。本港第一代同志屬於活在「地下」的60後;70後的葉志偉自稱第二代同志,在同性戀非刑事化後「出櫃」,當時同志桑拿及酒吧盛行。第三代泛指80、90後,近年由網上交友改成同志專用的iPhone程式,「佢哋網上識人都嫌慢,開個app一睇,就見到乜嘢人喺附近」。
葉志偉不諱言年輕同志對愛滋病的警覺性較低,不懂拒絕無套肛交,少數缺乏如何使用安全套等性知識,「以前有愛滋病要瞓醫院、一定會死,所以上一代好謹慎。家知道有雞尾酒療法,冇以前咁驚。最後生嘅13、14歲就出嚟玩」。
同志普遍懼怕一旦確診不知如何向伴侶交代,對愛滋測試的心態是「預咗中招,唔知就當冇」。
關懷愛滋預防項目主任李俊昊是該團體首批測試個案。他從前習慣無套肛交,心慌就測試,沒事就繼續不用套,惡性循環直至他染上輕微性病才結束。他經常在同志眾會介紹測試,很多朋友漸漸接受。他叮囑沒固定性伴侶的同志,每隔三個月接受測試,有「keep人」(固定伴侶)的每六至九個月才需要測試。
廣播劇逢周四播出
GayRadio每個月有六至七萬聽眾,大多20至30歲。上述廣播劇名為《3月15分》,今天起逢星期四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