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歐債危機影響,有40%收入來自歐洲的和記黃埔(013)近日遭投資者狠沽。昨日集團罕有地在港交所(388)網站發佈其路演簡報,教大家點睇和黃,指出截至10月集團在市場的平均估算中,每股總資產淨值高達119元,但現時股價只得57元,明顯存在大幅折讓,暗示現價非常「抵買」。
記者:吳綺慧 石永樂
據悉,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昨日起一連兩日,會見分析員及投資者,向市場拆解和黃的歐洲業務,力撐歐債危機對集團整體表現的影響不會很大。
兩個月股價累跌38%
和黃自8月初見高位92元至今,一直累跌近38%,遠遠跑輸恒指同期只有18%的跌幅。昨日和黃在簡報資料公佈前,跟隨大市略為反彈6%,收報57.15元,但仍處於1年前低位。
面對股價大瀉,和黃終於「出招」,除會見投資者外,昨日更罕有地把簡報資料上載至港交所網站。該簡報分析市場多間大行給予和黃的整體估值,指平均總企業價值每股應達144.1元,即使扣除債務,每股總資產淨值(NAV)都有119元,即現價較NAV有40%至50%折讓。
簡報中又教大家如何拆解和黃,指出用和黃的總資產值計,扣除已上市的資產部份,其隱含的未上市資產估值每股只有46.8元,但綜觀市場上券商平均估計,有關資產其實應該值96.7元。而由06年中至今年6月底止,和黃的未上市資產由蝕9.53億美元轉賺至3.27億美元;但相反,期內這些資產的市值卻一直下跌,以最新10月的股價計算,只值78億美元。
瑞信:短期不會分拆
瑞信證券研究董事梁啟棠表示,過去三個月和黃股價下跌了三分之一,其中一個原因是其歐洲業務佔比明顯,但「股價亦不應跌咁多」,因集團實際所受歐洲經濟疲弱的影響遠低於市場估計,當中電訊及長江基建(1038)業務所受影響輕微。至於佔EBITDA(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19%的零售業務,過去數年都是靠內部增長如成本控制,而非靠外來增長,和黃最直接受歐洲經濟影響的是佔盈利10%的港口業務,「但唔會10%都無晒」,他估計,和黃今次向市場的解說,對股價有穩定作用,但不相信集團短期有分拆計劃,原因是市況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