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數千年帝制,也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時期。保守派知識分子及袁世凱力推尊孔復古運動,反而催生了新文化運動,催生了辛亥革命後10年間700種新報刊的誕生,而報刊寫手的數量堪比刊物訂戶數量。對比今日中國,民間寫作、表達意見的環境不同,但活躍程度並不遜色,只是陣地由報刊轉移到了微博。
微博突破新聞封鎖
大清王朝被推翻後,服膺於帝王的儒家勢力也岌岌可危。康有為、嚴復等上書國會,請求定孔教為國教。有心復辟帝制的袁世凱也打出「尊孔復古」的旗號,以增強對抗民主的精神力量。歷史總有其相似的一幕。今時今日,北京當局在世界各國設立500多所孔子學院,名義上是傳播中國文化,實際上不也潛藏了對抗西方民主的心意?
在民主、共和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之際,當局再如何頒發尊孔令、祭孔令,也無法阻擋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而且,自辛亥革命至1927年國民黨實施訓政前,中國處於前所未有的言論自由時期,為報刊寫手抒發心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間。
辛亥革命百年後,中國再次迎來民意抒發爆炸的時期。只不過,自由的背景已消失。去年內地出版報紙1,939種、雜誌9,884種、圖書逾32萬種,數量是民國時期難以比擬的,但所受的管制也是民國時期難以想像的。所幸的,新興的微博盡管受到當局的嚴格審查,用戶被取消、文帖被刪除,無日無時無之,但微博仍成為突破新聞封鎖、突破言論封鎖的先鋒。
中國的微博用戶至6月底已增至1.95億,半年激增兩倍多。如果說,百年前的報刊和報刊寫手,彙聚成新文化運動,彙聚成喚醒中國的力量;那麼,百年後的微博和微博作者,同樣帶來期望。不論是圍觀、直播警民或官民衝突,還是直播和評議溫州動車追撞慘劇,他們的力量正漸漸得到彰顯,批評、監督官員的角色漸漸得到彰顯,議政論政的作用漸漸得到彰顯。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