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感謝Candy和Peter的好介紹,讓我這個爵士樂門外漢可以在維港月色下欣賞世界級樂手的演出,Sanchez的敲擊樂和Blanchard的小號像巨浪震撼心靈,讓人好像聽到另一個星球的聲音那樣。過了幾天,餘波仍在心內盪來盪去,真是厲害。
不是第一次聽爵士音樂會,但這個級數,這個水平的是第一次。表演者穿戴輕鬆,隨意的站在舞台上,演出前還在輕鬆談天說地的樣子。可第一粒音符響起後,樂手立時像坐禪的智者那樣全神貫注在音樂中,身體不自覺的跟隨節奏搖擺,忘記了呼呼風聲,忘記了維港夜色,看不到台前聞樂起舞的黑壓壓人群,只有音樂。
樂手沒有說話,也不需要說話。他們用嘴邊、手上的樂器傾訴自己當下的感覺,跟其他樂手交流對話,跟其他樂手Jam出多層次的感受。鋼琴不是主角,小號不是主角,非洲鼓不是主角,色士風不是主角,因為台上不需要主角,也不需要分開誰是主角配角;大家都在即時互相激發,互相掀動,互相感染。也許因為經驗淺,沒有看過甚麼神級的演出,只覺得那天晚上樂手都意氣風發,狀態十足,玩起Jazz來勁度十足,讓觀眾心旌搖動,禁不住郁身郁勢。連我這種硬手硬腳的也加入戰團,像大鐵人跳舞般笨拙地扭來扭去。
有些聽音樂的人準備充足,自己帶備了地蓆、食物、酒等,在草地上一躺比誰都舒服,還可以一邊啖着自備的紅酒,一邊欣賞樂手表演,過癮非常。明年再有這樣的爵士音樂會的話,我鐵定自攜好酒、芝士、地蓆、矮櫈入場,讓五官都享受盛宴(場內出售的酒不管是紅酒或威士忌都不太有趣)。
搞這樣的大型音樂會少不免有hiccups,有爭議,還要忍受官僚的僵化程序。希望搞手們不要氣餒,明年encore時帶來更多世界級的樂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