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助財團搶民產降低強拍門檻 害苦小市民

曾蔭權助財團搶民產
降低強拍門檻 害苦小市民

《為煲呔埋單計數》
【本報訊】曾蔭權任內提出「進步發展觀」,但過去六年,他粉碎天星鐘樓、強拆皇后碼頭,他的保育政策,不外乎引入財團將歷史建築商業化。為加快舊區重建步伐,政府去年降低舊樓強拍門檻,被斥是協助財團強搶民產。有舊樓小業主慨嘆,「強拍後只夠錢買舊樓,人生仲要面對幾多次強拍?」
記者:梁德倫、鄭啟源、白琳

去年4月1日開始,舊樓樓齡逾50年、發展商只需擁有80%業權,便可申請強拍。強拍門檻九降八後,土地審裁接獲強拍申請大增,今年首8個月已接到31宗申請,是歷年新高。新例生效前一年,只得8宗申請。
胡太一家五口,居於田灣登豐行一幢唐樓逾50年。胡太說,早於06年開始有不同的收樓公司盤踞,她住的唐樓整幢業權只得6個,09年開始面對收購,至現時只剩她一個單位未出售。政府放寬強拍門檻,令胡家大失預算。「本來我哋有六分一業權,佔整幢大廈16%,但新政策令我哋即時被強拍,應該叫『土地為發展商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先啱。」
胡太指出,發展商選擇舊區重建並非因樓宇殘舊,而是因為地段價值,「原本環境好好無危險點解要重建?」她稱發展商出價,只能購買原區30多年樓齡的住宅,「住10幾年又要面對強拍,咁我人生要面對幾多次強拍先夠?我哋只係想老人家唔使離開生活咗幾十年嘅圈子!」

將歷史建築交大財團營運

關注強拍大聯盟成員王浩賢指,強拍門檻放寬加深小市民與發展商及政府間的矛盾,「收樓時你出價3、400蚊一呎,但重建後豪宅係萬五蚊一呎,只得地產商受惠嘅話點算得上係德政?」他認為,舊樓有其特定功能,例如提供較便宜租金予低下階層,若全港舊樓都要強拍重建,「係咪犧牲晒所有小市民後香港就會變好呢?」
推土機式發展,催化保衞天星、皇后碼頭等社會運動,曾蔭權在07年提出進步發展觀、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整區保育中環等措施回應民間不滿。但中西區關注組成員羅雅寧指出,曾蔭權傾向將歷史建築交由大財團營運,如活化大澳警署成為信和集團囊中物、中區警署交由馬會活化,「你睇尖沙嘴前水警總部交咗畀長實之後變成點?」她批評,曾蔭權一直將發展凌駕於保育,觀念落後,「曾蔭權執意要賣政府山,就經已談不上保育中區!」

特首曾蔭權任內將舊樓強拍門檻降低,被小業主怒斥強搶民產。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