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代人經常食用加工食品,攝取過多鈉質的情況普遍,歐美國家多年前已開始訂立具體減鈉目標和時間表,配合公眾教育,希望逐漸改變人民飲食習慣;另有國家仿紅綠燈以顏色標示鈉量高低,不少大型食品公司如卡夫和金寶湯均設有減鈉計劃。不過,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營養師林潤梅批評,香港在減鈉方面落後,一直無任何實質工作計劃。
建議用「紅綠燈」標籤
她指出,港人飲食習慣高鹽,而且多吃加工食物,食品製造商要減鈉,最大困難在於要花資源研究如何取代鹽份而不會影響味道流失顧客。「不過政府又冇實質支持,又唔推廣,製造商唔會自己做倒自己米嘅嘢。」她建議政府應設立基金資助研究,訂立實質減鈉目標亦有助推廣及鼓勵減鈉。
公眾意識方面,林潤梅指雖然現時有營養標籤制度,但港人只對脂肪和糖關注,對鈉的意識就嚴重不足,「要攝取幾多?乜嘢叫高鈉?甚至連鹽同鈉嘅關係都未必知」。她建議政府改善標籤制度,例如效法外國採用「紅綠燈」標籤,利用顏色表示鈉量高低,方便市民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