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學地位 諾獎得主長壽兩年

提升大學地位 諾獎得主長壽兩年

每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獲頒證書和一枚金獎章,以及獨得或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1,125萬港元)獎金,但他們有更多有形和無形收穫,不只個人聲譽和影響力大增,令所屬大學地位提升,所屬公司集資多些,甚至令得主長命兩年。

有助所屬公司集資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一項研究指出,一家新興生物化學公司若有諾貝爾得主助陣,上市集資估計可多2,400萬美元(1.87億港元)。研究員斯蒂芬指新興公司只有幾項專利和臨床試驗藥物,有諾獎得主助陣會令投資者信心大增。
大學出了諾獎得主也如有一寶,是成功和國際聲望的象徵。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總編輯海爾菲德說,去年俄裔物理學獎得主海姆(AndreGeim)和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為曼徹斯特大學首奪諾貝爾獎,令校方大喜過望,因為這象徵曼大「是家優秀大學」。
諾貝爾獎對個人影響也不只名利雙收。英國有研究發現,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得主,比起獲提名但從未得獎的同行,平均長壽一至兩年,研究員認為是得獎令他們心廣而長壽。1992年經濟學獎得主貝克爾也說他體會到得獎的種種好處:「你的講座多了很多人聽,意見遠較以前受重視,又有錢收,收到很多厚酬講學邀請,對我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研究範疇更受到尊重。」但他也指得獎後學生對自己更敬畏,他說了甚麼學生都不敢質疑,「我認為這不健康」。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