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包裹取代發聲足球狂操盲人愛踢波 望打殘奧

膠袋包裹取代發聲足球狂操
盲人愛踢波 望打殘奧

【專題報道】
為了足球夢,香港一班失明、青光眼和弱視的波牛,成立了全港首支盲人足球隊。資源所限,他們只能以膠袋包着足球,取代昂貴的盲人用發聲足球,在大馬路旁球場苦練,隊員卻沒有半句抱怨,只希望今年內成為香港盲人足球代表隊,到內地比賽提升水平,「夢想係2016年參加巴西舉辦嘅殘奧會」。
記者:張文傑

盲人體育會今年八月聘請正規教練教導新成立的盲人足球隊,上月初舉行本港首次公開盲人5人足球賽。整支盲人足球隊現有十多人,約一半全盲,24歲的隊長廖德健說,國際賽守門員可由健全人士擔任,其餘4人須為全盲。
現任體育會助理項目主任的廖德健3歲時患青光眼,只看到正前方短距離影像。他是曼聯球迷,四年級起愛上踢球,自小在心光盲人學校踢膠袋包着的足球,「個波磨擦地面,有聲先知個波位置,成班人就去搵波、追波。」盲人用的發聲足球約500元一個,體育會只有五個,「踢出馬路就冇㗎啦,操練時盡量少用。」他弱視,只可當守門員,「冇問題,守門員提點隊友都好緊要。」

隊中年紀最大的郭健認為成立盲人足球隊是創舉。
謝榮耀攝

香港一班全盲、青光眼或弱視的盲人體育會成員,早前成立了全港首支盲人足球隊,每周操練一至三堂。

全港首支盲人足球隊聘請了正規教練(左),操練時只能踢膠袋包着的足球。

到內地比賽提升水平

葉兆倫全盲,愛當後衞,「打後防阻住個波就得,方向感唔好,唔做前鋒。」唯一女隊員黃素貞也說,現未有女子盲人足球,前來練習旨在參與,「有得運動好過只係留喺屋企。」
隊中最年長的郭健26歲,6歲愛上足球。他形容在港成立盲人足球隊是創舉,大家仍需改進技術及培養默契,「家總之有得玩就盡力參加,再遠啲梗係希望打入2016年殘奧。」
球隊現在彩虹道旁的「圍板」5人足球場每周操一至三課,球隊教練吳頌培指環境嘈雜,影響盲人踢波,但隊員每次操練都投入認真,水準比想像中好,「體能好,好有熱誠,叫跑一個圈自己會跑多個。」他是現役丙組球員兼足總認可教練,收「車馬費」教波,希望球隊成為香港代表隊,先到內地參賽從而提升水平,之後衝出亞洲踢大賽。
德健說,看過他們比賽的前香港足球先生李健和曾鼓勵隊員,「佢話睇唔見都唔好放棄,只要有堅持,凡事都有無限可能。」他希望將來有較寧靜的正式場地訓練,現階段會盡力鍛煉,「做好自己先,將來係點再安排。」

香港盲人足球隊隊長廖德健(藍衫)早前到福建省福州市交流,見識「中國美斯」(左四)球技。
香港盲人體育會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