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取差價牽涉出口商套滙獲利

賺取差價
牽涉出口商套滙獲利

內地水緊,進口商均盡量延長找數期,並透過本港窗口或集團旗下出口公司,以各種支付工具進行借錢融資。票據貼現是在跨境人民幣跨境貿易框架下的操作方法之一,是出口商希望早日「有錢落袋」的慣常支付工具。
在人民幣跨境貿易框架下,內地進口商經國內銀行,開出人民幣信用狀(L/C),出口商付貨後便收取L/C,在港經銀行進行貼現(抵押借貸),通常會選擇港元或美元貨幣。

貼現借港元 再沽人幣

若出口商貼現為人幣,由於在本港再貸出的渠道有限,故多數出口商會選擇貼現借入美元或港元,同時借貸息率亦較人幣便宜。待找數期屆滿後,收到進口商的人幣應收賬資金時,出口商便沽出人幣償還美元或港元。
不過,消息指出,另一關鍵是人幣升值潛力高,1年後人幣滙率進一步轉強,當出口商沽出從進口商收到的人幣,償還美元或港元之餘,便可賺取更多,故不排除交易背後雖確有貿易單據作支持,惟仍牽涉套滙獲利成份。
內保外貸則不一定牽涉人幣成份或跨境貿易融資,通常是指內地企業透過境外附屬或窗口公司,獲得外幣貸款的慣常備用(standbyguarantee)擔保操作方式。做法是由熟悉境內控股機構或總公司的內地銀行,開出備用L/C,境外機構再以此經本港銀行貼現,從而獲得貸款。按金管局數字,截至今年6月底,本港人幣貸款為109.8億元,去年底僅為1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