揸希債要撇賬3/4「三巨頭」商討 金融股堪虞

揸希債要撇賬3/4
「三巨頭」商討 金融股堪虞

【本報綜合報道】雖然擴大歐盟金融穩定基金(EFSF)方案得到越來越多成員國通過,但歐債危機仍存不少暗湧。繼上周傳出多個歐洲國家對希臘第二輪拯救方案內容存分歧後,昨日再有消息指,經過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專員於上周前往希臘審查其財務狀況後,認為私人投資者就持有希債的撇賬率,應由7月訂下時的21%,大幅調高至75%,消息足以使歐美金融股本周繼續捱沽。

根據意大利報章《Linkiesta》昨日報道,「三巨頭」(歐盟、歐央行及IMF)或要求金融機構承擔將持有希債的債務損失由21%增加至75%,而有關建議將會於今日舉行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中討論。

德銀總裁:後果不堪設想

德意志銀行及國際金融協會(IIF)總裁阿克爾曼(JosefAckerman)早前接受訪問時指,倘將7月時定立的協議修改,恐怕會令私人投資者放棄支持計劃。他指出,這個決定所帶來的後果將會不堪設想,所以強烈反對任何將原定計劃修改的方案。他又強調,法國及德國銀行持有希債的比率處於「完全可應付」的水平,呼籲歐元區政府盡快落實並推行原定方案。
然而,分析指出歐債問題一日未解決,一眾銀行股都難扭轉跌勢。有分析指出,股市一向有指標作用,而多個行業已由07年金融風暴中逐漸復蘇,但美國銀行指數今年以來仍跌近38%,反映出其前景堪虞。

大摩股價急瀉11%

市場正擔心摩根士丹利受歐債拖累,令大摩成為投資者新一輪沽售目標。根據Markit數據顯示,摩根士丹利的信貸違約掉期(CDS)已升至449點,較6月初急升逾3倍,更解釋為何其股價於上周五暴跌10.5%至13.51美元。大摩一直是衍生工具交易市場的莊家之一,根據貨幣監理署最近發表報告,指截至今年6月底,大摩持有的衍生工具交易合約的名義價值高達56萬億美元,比花旗及高盛兩者合共持有的還要高,位列摩通及美銀之後。
除了大摩外,投資者對於其他即將公佈業績的大行亦同樣悲觀。摩根大通曾於9月中發盈警,指公司第3季盈利或會較去年同期倒退近1成,市場預期高盛於第3季亦將會錄得虧損。事實上,自歐債危機開始禍延至美國銀行業,擔心交易對手風險會最終拖垮美國銀行業。引發多間銀行及金融機構接連遭投資者拋售。美銀及大摩的股價單在今季已下挫逾4成,而花旗及高盛亦分別累跌超過38%及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