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特首董建華腳痛下台,曾蔭權吹着口哨走馬接任。自稱「政治家」的他,在首份施政報告矢言要強政勵治,隨後分別以務實進取、群策創新天等主題,發表了六份施政報告。轉眼來到「蔭權末年」,各界總結這位特首處理住屋問題拖得就拖、對弱勢社群,他刻薄持家、醫療改革乏善可陳、說好了政改方案「玩鋪勁」,但真普選仍是遙遙無期。埋單計數,曾蔭權治港拋錨。
《蘋果》靜態組
違背承諾 治港拋錨
07年在特首選舉,公民黨黨魁梁家傑以候選人身份,迫使對手曾蔭權就普選問題作出多項承諾。回望過去5年,政制停滯不前時,梁家傑只能以「治港拋錨」四個字,為曾蔭權施政作一總結。
希望最後做件好事
「佢喺政改問題上呃咗香港人。」梁家傑受訪時向曾蔭權翻舊賬。他指曾蔭權競選連任時,曾公開承諾會「徹底解決普選問題」;5年後證實,一切承諾原來只是「空頭支票」。最令梁家傑記憶猶新,莫過於曾蔭權去年推動2012年政改方案時,竟膽敢高呼「起錨」。但諷刺的是,真普選至今仍是遙遙無期,如大海「拋錨」。
「佢以為香港人唔記得佢應承過啲乜?市民係一定記得,呢個就係曾蔭權民望插水嘅原因」。梁家傑希望,曾蔭權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為港人「做件好事」,「要喺2012年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唔再搞替補機制、2016年要取消功能組別分組點票」。
降低強拍 殘民肥商
曾蔭權任內加快重建步伐,但關注強拍大聯盟成員王浩賢批評,曾班子在市區重建的政策只向地產商傾斜,施政「殘民肥商」,去年將強拍門檻「九降八」更是趕絕小業主,任由地產商賺到盡。
餵飽發展商
王浩賢指,市區重建的原意是令舊區居民脫離惡劣居住環境,但現實中發展商只選擇地段價值高的舊樓收購重建,「有好多幢被重建嘅舊樓,根本結構環境仲係好硬淨,可以住好多年」。
他直斥,政府去年將強拍門檻降低更是擾民政策,令發展商收樓的成本降低,小業主承受更大壓力。
他又認為,降低強拍門檻其實是要犧牲利益來「餵飽」發展商,「政府將小業主議價能力降低,發展商收樓成本低咗可以再賺多啲,根本就係『殘民肥商』」。
王又批評,小業主被收樓、強拍後,收購價根本不能買同區新樓,舊樓又變成一幢幢豪宅。
只懂卸膊 拖得就拖
「有破壞冇建設,拖得就拖!」過去20多年來,一直監察本港公營房屋政策發展的前房委會委員王坤,力數曾蔭權任內的房屋政策,只向地產商傾斜,「佢地就賺到笑,肥過肥仔。」
明顯官商勾結
他又指,曾蔭權任內沒就房屋政策訂立長遠的策略,反之,大幅削減公營房屋供應,令公屋建屋量由高峯期每年2.8萬個單位,減至只得1.5萬個,對基層市民缺乏承擔,只懂得「卸膊」。
「蔭權末年」,樓價飆升,無殼蝸牛「上車」無望。王坤歸咎於曾蔭權迴避復建居屋、減少公營房屋供應,及上任初時,堅持只勾地、不拍地。他說,上述種種行徑,明顯是官商勾結,托市行為,造就地產霸權。「好多人上唔到公屋又冇居屋,惟有轉向私人市場,民怨只會越積越深!」他認為,曾蔭權的施政只是見步行步,「董建華都會落柯打叫人搵地起樓,曾蔭權從來冇叫過佢嘅手下積極搵地起公屋或居屋,只識做騷!」
醫療政策 乏善可陳
曾蔭權上場以來,一直期望能夠推動公、私營醫療合作,然而,醫學會會長蔡堅批評,曾特首的醫療政策,無一項有助解決醫學界面對的難題。他以今年鬧得熱烘烘的公院醫護逃亡潮問題為例,曾蔭權過去兩年也提出要增加醫科生學額,近期醫管局又正免試招聘海外醫生,以應付人手需求,「唔夠人就話要多啲醫生,但冇諗過點留住人手。」蔡堅擔心,未來一旦經濟轉差,將重蹈董建華年代的覆轍,即醫管局被削撥款,新增的醫科生畢業後不獲醫管局聘請,淪為失業大軍。
未能規管私家醫院
他批評,政府要推動醫療融資,卻未能規管私家醫院,「令到私院財大氣粗,收費變成海鮮價」,嚇怕了中產市民,令他們紛紛回流公院。蔡堅續稱,即使港府已將醫療開支增至今年的約400億元,卻仍未能減輕公營醫療負荷,「乏善可陳!冇一樣政策好到值得一提。」
得過且過 純粹打工
於左派中學畢業的副學士學生池卓龍,以「純粹打工」四字總結曾蔭權的教育施政,「避重就輕,得過且過」,副學士升學難未解決,曾蔭權卻提出要將發展成區內教育樞紐,但變成向內地生傾斜,「引啲內地學生入嚟,搶咗香港學生學位,好慘!」
池卓龍是去年末代會考生,現於港大附屬學院讀文副學士一年級。前特首董建華擴展專上教育,副學士課程急劇膨脹,畢業生變成倔頭進士。他認為,曾蔭權一心將難解決的問題交給下任特首。
強推國民教育洗腦
曾蔭權每年都在《施政報告》提及要加強國民教育,教育局今年推出的諮詢文件,滿是洗腦內容。「話見到國旗要肅立,否則要自我反省,即係非認同不可,學生冇得揀。」曾蔭權所任命的教育局局長、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均非教育官員出身,他們以政治手段解決問題。
服務商界 漠視貧苦
「唔好意思,我真係講唔出佢做過乜嘢。」在社區組織協會工作了30年的何喜華說,從殖民地的港督,到回歸後的特首,沒一個比曾蔭權更漠視貧苦大眾,「佢厭惡社福界」。
施政因循守舊
他又指,曾蔭權過去6年,長遠規劃欠奉,很多人仍苦海浮沉,「(佢)剩係睇住個任期」,「只為商界服務」。
何喜華說,曾蔭權很怕民怨,說穿了就是政治計算。
失業率高,他便擴大副學士和培訓課程去粉飾;社會要求增加長者生果金,他卻設入息審查,全城鬧爆隨即收回;基層上樓困難,他不斷宣稱每年增建約1.5萬個公屋單位,但實際上有逾15萬人輪候,「永遠唔會話你知,社會真正需要有幾多」。
曾班子坐擁逾千億盈餘,何喜華批評他施政因循守舊,將每年公共開支死守在國民生產總值20%,「佢係刻薄持家」。
迎合阿爺 自由失色
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指出,曾蔭權管治香港近7年,除了警隊成為政治打壓工具外,其他執法部門如食環署及海事處等亦出手打壓言論自由。他批評曾蔭權不斷將香港的自由扭曲及施加限制,令自由空間越來越狹窄,羅沃啟批評:「佢比阿董(董建華)去得更盡,知道阿爺(中央)想要咩嘢,知道自由、言論同新聞自由可以被犧牲。」
香港變警察城市
羅沃啟舉例說:「去年食環署阻止民主女神像公開展示,海事處又以非法載客理由阻止保釣號出發,曾蔭權班子會用高壓手段打壓言論自由。」「蔭權七年」,香港由示威之都變成警察城市。他不諱言,曾蔭權要依賴警方打壓言論自由,造成警權膨脹,警方對待示威遊行人士日益粗暴,令示威衝突有增無減。
曾蔭權施政欠單
政策範圍:政制
欠單:立法會功能組別不減反加,雙普選拖到2017、2020
政策範圍:房屋
欠單:聲稱推出5,000個置安心「先租後買」中小型單位,五幅有關土地只有青衣地盤動工
政策範圍:社福
欠單:提出官商各50億元的關愛基金,但在商界只籌到18億元爛尾
欠單:09年提出18區增設「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現時只有天水圍一個中心作永久會址運作
政策範圍:教育
欠單:推動教科書與教材分拆以降書價,但書商至今仍未肯減價
欠單:2009年研究放寬內地生來港讀高中,至今未生效
政策範圍:醫療
欠單: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未見大改善,各科門診仍要輪候4至13周
欠單:天水圍興建新醫院,由最初的2015年推遲到最快2016年
欠單:腦神經科卓越醫療中心未見影
政策範圍:交通
欠單:08年已提出三隧分流顧問研究,報告去年底完成,仍未推出改善方案
政策範圍:規劃
欠單:港深西部快速軌道、屯門西繞道等十大基建仍未動工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