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盈科(008)如果成功分拆香港電訊信託上市,就會委任前TVB(511)高層、現電盈媒體集團主席陳禎祥,取代艾維朗成為董事總經理,出掌電盈。8號仔的傳媒概念,日後將會更加濃厚。
曾掌管無綫綜藝節目的另一TVB高層何麗全,今年初已加盟電盈,李澤楷的人事部署,似是為免費電視大戰而設。加上香港寬頻王維基異常高調的招兵買馬,高薪挖TVB的新舊將,揚言落重本拍劇,直取電視連續劇這個TVB根基,讓人憧憬即將獲得發牌的新免費電視台,能夠改變TVB在本港電視市場獨大的局面,有傳媒甚至用危機來形容TVB的處境。
不過我對於這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以TVB鬥TVB的策略,並不樂觀,我們相信TVB離危機尚遠。
近期在TVB劇中擔當要角的前亞視藝員江美儀,接受周刊訪問時說過,她離開亞視後要等幾年,做過DJ,甩掉了「亞視味」,才獲得TVB垂青。「亞視味」,我的理解就係一種觀眾睇唔順眼的風格。與之相對應的,不妨稱之為TVB味。
這股TVB味,香港人聞咗幾十年,經歷世代更替,中產階級壯大,仍然甘之如飴。這陣味不單單來自那些一、二線演員,也不僅僅因為幾個編導就可以複製。由綠葉到佈景,從服飾到化妝,甚至乎廣告時段的廣告種類,都是構成整體TVB味的元素。它們不代表優質(TVB劇中,低下階層居住環境的虛假,中產家庭居所品味之惡俗,讓人滴汗),卻是香港觀眾極之受落的味道。
TVB這部周密的龐大機器,環環相扣,電盈搵多名前TVB高層領軍,王維基重金禮聘TVB一些台前幕後班底,未必就能夠複製這朕「除」。
亞視當年肯花錢拍TVB經典劇集《大時代》續集《世紀之戰》,幕後是韋家輝、游乃海,幕前是鄭少秋、劉青雲、郭藹明,陣容何止一線,簡直是超班,但都傷不到TVB皮毛,我相信這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
「TVB味」難複製
TVB壟斷數十年,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習慣了翡翠台品味的觀眾群,得到一個十分強的EntrenchedPosition。不要小看EntrenchedPosition,可口可樂同樣擁有這種市場地位,對手百事可樂的味道再好,都無法挑戰其一哥地位。香港人打開電視,就要先睇無綫,1號台的慣性收視,不是神話,是真實存在的頑固力量。
無綫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去年曾對內地媒體說:「藝人最重要的是參與TVB的演出,把TVB當做一個平台、跳板。你看看柴九,戲紅了,賺錢的機會自然雪花般飛來;還有謝雪心,她在ATV工作了這麼多年,只有圈內人認識她,但一轉來TVB,一個叫大奶奶的角色,廣告、登台、出席活動的機會多得數不勝數。」
我們都知道曾醒明沒有誇大。在TVB做一個二線配角,發圍的機會都比在ATV做主角大。所以我懷疑有多少有份量或有潛力的藝人,願意冒險過檔王維基的城市電訊(1137)。
TVB還有一招,就是對於抄襲,從來沒有包袱。美、英、日、韓、台的劇集或綜藝節目,固然是「參考」對象。面對本土對手偶有的好橋和佳作,更加唔會客氣,從不手下留情。
《百萬富翁》被《一筆out消》,《今日睇真D》遭遇《城市追擊》,還有《香港先生》消滅《亞洲先生》,一幕幕都是亞視被巨人完全壓制的血淚史。大衞沒有擊倒巨人,反而被繳械。
近一年有一個備受注目、引領風潮的非TVB電視節目,TVB卻難以抄襲,情況較為罕見。當然不是說亞視胡恩威的《東宮西宮》,而是now的《撳錢》,因為它需要的網絡互動性,TVB無法複製。這讓我想起,百事未能夠成功用可樂挑戰可樂,但它在健康飲品市場上得嚐勝果。可惜的是,一、兩個受歡迎的遊戲節目,暫時動不了TVB的基礎。
TVB節目老套,意識保守,它的獨大,扼殺了無數創意和人才,摧毀了香港的流行文化工業,使我們遠遠落後於韓、台甚至內地。我也希望免費電視業,能出現改朝換代式的世紀之戰,但小超人和殺價超人,都未有必殺技。
一個頂三個
我上周寫過,電盈(008)建議委任阿里巴巴前CEO衞哲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卻沒有交代衞哲兩個月前跟電盈有一宗價值逾3000萬元的交易,沒有提供最全面的資料,讓股東判斷衞哲的獨立性。電盈通過中間人提出了3點解釋,先轉述如下:
1)電盈5月份用2.2億元收購內地網絡視頻公司PPStream部份股權,PPStream當時正籌備上市,電盈因應PPStream的要求,對入股一事保持低調。
2)衞哲其後向電盈提出有意入股PPStream,電盈考慮到衞哲在中國互聯網業的豐富經驗,相信他的參與能提升PPStream的價值,即是也能增加電盈的投資利益,所以7月時向衞哲創辦兼主管的私募基金VisionKnightCapital,轉讓部份優先股權。(在電盈上周公開讓人查閱的合約中,轉讓價與電盈的購入價相同,電盈沒有賺蝕。)
3)電盈相信自己符合披露要求。
不過電盈沒有進一步解釋,為甚麼到了建議衞哲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階段,還不披露雙方剛於兩個月前曾進行交易。
董事會成員銳減
電盈分拆香港電訊信託上市,同時建議重組自己的董事會組成,原因是要減少與香港電訊董事會的重叠。電盈董事會成員由原來的16人,減至12人,減少1/4;不過獨立非執行董事的減幅更大,由5位變3位,減四成,張信剛、羅保和薛利民3人都會轉任香港電訊獨立非執董,填補的就只有衞哲1人。
獨立董事的人數,以及佔董事會的比重,齊齊下降,怎看都不是提升企業管治之舉。衞哲1人頂3人,要說服股東這個改變是合理的,就不該隱去他與電盈一段重要關係。
電盈的披露也許合規,衞哲亦可能符合法規上有關獨立董事的定義。但不違規只是最起碼的要求,小股東對於理應保護他們利益的獨立董事的背景,有權利知道更多。
「冇犯規就做得」的風格,過去已讓電盈多次碰釘,電盈不應該忘記教訓。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