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指出,股、債、金、滙,全線下跌主因是「信貸緊縮」。由於歐債減值可能性增加,引致金融機構賣出證券或金、滙補充資金流失缺口,就連避險首選的黃金亦被沽低至1530美元的2個月低位。經過一周的重整後,金價攀回至周初開市位附近,歐元進一步下跌至1.332的8個半月低位,澳元則下跌至0.9593的10個月低位,恒生指數反彈乏力,創2009年5月底以來的低位。信貸方面,歐洲美元的溢價仍高,連平日少有投資者參與的5年期中國國債信貸違約掉期(CDS)的溢價亦創了2009年3月中以來新高,逼近200點子,反映市場關注歐債或中國地方債的負面牽連反應。
中間價屢創新高
在一片減盤聲中,就連離岸人民幣滙價亦被沽低,兌美元曾報出6.5415的9個月低價。在此關鍵時刻,中國人民銀行卻連日定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歷史新高,央行進行滙改的決心毋庸置疑。中國5年期國債孳息過去1個月內下跌0.23個百分點,至3.767%,完全沒有受場外CDS溢價大升的影響。2008年金融海嘯後,人民幣兌美元一直保持穩定,最多只曾於2008年12月貶值0.7%至6.892,中國在歷史上數次區域性或環球金融危機中都傾向保持人民幣滙價穩定,由於美元在歷次金融危機中都短期走強,人民幣有效滙價在金融危機中其實都有所上升。
希臘政府通過66億歐元最新緊縮方案,10月中前應可獲發放80億歐元的第六次貸款。不過希臘現存國債的自願性重組正進行中,投資者對應減值仍未有共識,若減值幅度大,可能對參與者的損益表有負面影響,造成信貸緊縮。反之,若減值接近市場共識的21%,則信貸市場可望逐漸回穩,風險資產及周期性貨幣回升。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
本欄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