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升官,中共愛悅 - 小雲

林公升官,中共愛悅 - 小雲

林公瑞麟挾低民望拜高爵位,獲任命為政務司長。對此,曾蔭權辯稱林公在「愛民望」與「愛香港」之間知所取捨。
春秋時,齊桓公曾問管仲:「王者何貴?」曰:「貴天。」管仲認為君王應尊重天,而這個天,就是百姓,因為百姓親附,國泰民安,反之,國破家亡,所以「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由是,古代明君升黜官吏,多少也會看其民望,但求上合天心,下合民意,以享太平。

漠視民意 毫無忌憚

隋文帝年間,絳州刺史韋世康行惠政,考核政績每皆優異,獲擢升為禮部尚書。後文帝再任韋世康統領荊州,當時天下置四大總管,其中三位均由親王出任,然韋之任命,「時論以為美」。韋世康統領荊州,為政簡靜,「百姓愛悅」,民望極高。(《隋書.韋世康傳》)
又例如唐宣宗出外遊獵,遇父老十數人聚於佛祠,遂上前詢問,答:「縣令李君奭有異政,考滿當罷,詣府乞留,故此祈佛,冀諧所願耳。」及後懷州刺史出缺,宣宗遂應百姓之願,命李君奭出任。(《資治通鑑》卷二四九)
在現代社會,尊重人民的國家,從政者的民望都寫在選票上;但香港歸政中共,官員的民望只能寫在網上論壇、諷刺圖片、遊行標語,以及鵝頸橋下的小人紙。於是,在民間一片「林公公下台」的怒吼中,曾政府仍然可以毫無忌憚,漠視民意,容許香港人最憎惡的林公升官發財。
民望來自人民,從政者愛人民、行德政,民望自高。曾蔭權卻指「愛民望」與「愛香港」二者不可兼得,難道在其眼中,「香港」、「人民」和「民望」是處於對立位置?「愛香港」卻可以不「愛香港市民」?如果香港市民可以從「愛香港」中抽離,那「愛香港」其實是指甚麼?
林公為官,竭力奉迎中共,多次與代表人民的議員針鋒相對,又強推違反民意的替補機制方案,與民為敵,莫之為甚。林公不孚民望,卻得以扶搖直上,昭昭明示曾蔭權口中的「愛香港」,其實是「愛中共」,以實行中共的意旨為己任。曾政府的用人方針,就是「貴中共」、「以中共為天」、「中共以為美」、「中共愛悅」。
中共及特區政府眼中到底還有沒有香港市民,會否尊重香港人的意願,至此,香港人應該一清二楚。

小雲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