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資料顯示,前八個月全國財政收入七萬四千二百八十六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三十點九。由此測算,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十萬億。多位專家表示,在關注財政收入的同時還要注重財政支出,未來減稅是稅制改革的目標。
財政收入超過十萬億,是財政超常規增長的結果,並不意味着這種增長非常正常,多麼值得大眾高興。當下國內GDP增速為百分之八左右,今年之前,每年基本都在百分之十左右,但近幾年的財政稅收增加一直超過百分之三十,甚至一度超過百分之三十三。
導致國富民窮
財政的超常規增長,說明政府從國民所創造的財富裏拿走太多,企業和勞動者從國民財富蛋糕裏分享份額減少,本質就是竭澤而漁。當下國內許多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勞動者多年來工資增長困難,所佔GDP份額一再縮減,都和財政稅收的這種超常規增長直接相關。因此,財政稅收突破十萬億,必然在更大程度上損害民眾的利益,影響他們財富的增長速度,導致國富民窮。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此前,有媒體廣泛報道稱,美國福布斯雜誌推出「稅負痛苦指數」榜單,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再次位居全球第二。消息傳出後,國內一些機構和專家從多個角度質疑中國稅負世界第二的說法;有人稱,以國際標準「宏觀稅負」衡量,我國稅負並不高。
中國稅負痛苦指數是不是世界第二,尚待商榷,但中國稅負很重應當是個不爭的事實,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國內稅收連年超常規增長,今年將達十萬億元,都非常明確地證明這一點,無論用甚麼樣的學理還是從甚麼樣的角度,都難以抹煞統計資料概括出來的事實。國內GDP總量不過四十萬億元左右,卻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財富被財政拿走,這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
損害經濟發展
而且這十萬億不是財政從納稅人手裏拿走的全部,除稅收外,還有兩萬多億的土地出讓金,各種費以及社保收入,將這些收入加起來,政府每年從國民手裏拿走的財富將達十多萬億元,很可能達GDP的百分之三十多。而且政府將這麼多錢拿走,一部份補貼了國企,更多用於國內龐大公務員隊伍的支出,用於民生的支出並不多。
因此,財政收入超常增長的現狀,並不值得歡呼,早就應當改變。一個國家,如果政府富裕而民間貧困,無論如何都不正常,其結果必然是市場內需不足,企業負擔沉重,民眾收入增長困難,最終,將是經濟難以可持續發展。但國內對這種不合理狀況並沒有引起重視,對稅收改革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僅止於討論的階段。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必然影響到民眾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損害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
瞿方業
內地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