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詢問現時是否可以買內地銀行股,原因大致上離不開「估值平、跌得多、海嘯價」,同黃興桂形容前曼聯球星加利尼維利「無速度、唔夠快、轉身慢」有得揮。睇上半年業績,四大內銀盈利增長最少有28%,講估值,內銀預測市盈率(PE)5至6倍,預測市賬率(PB)1倍多少少,絕對稱得上「平、靚、正」。
但股價跌到如此,是投資者唔識貨、抑或另有玄機,以下是筆者六大唔買內銀的理由。
(1)估值貴。衡量內銀估值平或貴,PB好過PE,曾是全球最大的花旗銀行,PB跌到0.43倍,歐美行業PB平均僅0.40倍,但四大內銀PB平均仍有1.05倍,估值較歐美貴1.6倍。或者你指歐美銀行咁平是因為持有問題債券,但有留意近期溫州企業老闆走佬潮,這個中國次按式炸彈,破壞力足以令內銀瓜柴。
(2)未衰夠。四大內銀今年累跌34%至40%,但問題係,希債仲未爆煲、9萬億地方債還未出事,以及走佬潮未擴散到其他省市,已經跌成咁,真係發生的話,就算阿爺要救都救唔到。
中行農行已穿招股價
(3)要撇賬。08年中央為救市,推出四萬億刺激經濟方案,市場資金突然變得寬鬆,銀行追着企業借錢,促使企業大範圍擴展業務。到去年突然銀根收緊,只收錢不借錢,企業背負重債但設備卻跟不上需求。中資企業最新財政報告,很多已出現負現金流,一年到期借貸還多於手頭現金,資不抵債,銀行將是最後大輸家,未來撇賬隨時動輒千億元計。
(4)勁抽水。過去三年,內銀不停輪流供股發債抽水,很多內銀高層拍心口未來兩年不會融資,但現時內銀核心資本充足比率只是剛剛合格,再來一場金融浩劫,抽水會是大勢所趨。現時不要講息率如何吸引,股價如何超賣,長期持有內銀的投資者有否計過,上市至今獲取的股息,一次配股已經無晒。
(5)蟹貨多。中行(3988)及農行(1288)已經跌穿招股價,工行(1398)及建行(939)分別失守4蚊及5蚊大位,坊間散戶蟹貨一籮籮,睇住升得咁痛苦,何必要自我虐待呢!
(6)名燈準。昔日名牌分析員以及坊間一名超級燈神,今年由朝到晚吹捧內銀抵買、沽貨正儍仔,我心一沉,連阿爺(社保基金)都不停減磅,家仲唔走貨,就真係儍仔啦。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