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財赤高企,負債纍纍,為了減債,奧巴馬政府除了削減開支,還想方設法開源,撇除加稅,正考慮仿效一些歐洲財困國家出售聯邦政府資產,包括離島、法院、機場、道路,甚至電視廣播頻道,「賺快錢」套現。據報民主、共和兩黨難得都對賣國有資產表示支持。
美國《紐約時報》昨日(周五)報道,聯邦政府擁有逾100萬項資產,當中可供出售的有很多。白宮逾一年前曾列出一份有逾12,000項可供出售的資產清單,但當時只有1%即時可售。位於紐約州的普拉姆島(PlumIsland)是其中之一,政府已開始大力催谷這個面積334公頃的島嶼的宣傳,聲稱該島擁有「水清沙幼的海岸線、怡人風景和一個海港」。
白宮估計,出售資產可在未來10年為政府額外增加多達220億美元(1,716億港元)收入,逾80%收入將來自出售廣播和電視頻道,餘下約40億美元(312億港元)則來自出售建築物和其他資產。
國防部和郵政處以往都曾出售建築物套現。根據國會預算局數字,國防部過去20年出售350幢已關閉軍方設施,進賬15億美元(117億港元),而郵政處去年單靠出售或出租物業,套現1.8億美元(14.04億港元)。
售資產收益杯水車薪
雖然以美國政府現時約1.3萬億美元(10.14萬億港元)財赤來看,出售資產的收益只屬杯水車薪,但民主、共和兩黨對於這種「無痛生財」的建議都頗接受,連國會內一些極保守的共和黨人,包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瑞安(PaulRyan)都表態支持。幾乎永遠跟總統奧巴馬(BarackObama)意見相左的共和黨眾議員德納姆(JeffDenham)亦承認:「在這問題上我們沒有黨派分歧。」
不過,沒有國會反對不代表執行起來就可通行無阻,因為還有多重官僚關卡要過。以出售聯邦政府建築物為例,必須經過多個程序,包括優先讓各政府部門考慮是否用得上該建築物,之後又要研究該處是否適合作露宿者庇護中心或其他公眾用途。證實所有上述用途都不適合後,該建築物才可出售。
廣播頻道「吸水」主力
至於政府認為是「吸水」主力的出售電視廣播頻道,阻力就更大。要賣頻道,必須先得國會立法通過,在美國國內擁有雄厚游說力量的電視台,擔心自身利益會受損害,勢必會用盡一切力量游說議員投反對票。一旦出售電視廣播頻道的如意算盤打不響,政府的賣資產收入目標就無法達標。
事實上,國會預算局、政府審計署和國會研究服務處,都認為政府對出售資產收入的估計過於樂觀。國會預算局負責預算分析的副助理局長古洛(TheresaGullo)今年7月就向眾議院一個委員會表示,「出售政府資產不會大幅增加收入」。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