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與別人小說如出一轍港大前副校長李焯芬 涉抄襲

專欄文章與別人小說如出一轍
港大前副校長李焯芬 涉抄襲

【本報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港大前副校長李焯芬捲入抄襲疑雲。目前於兩份報章撰寫專欄的李焯芬,本星期在《信報》的一篇文章,被指涉嫌抄襲03年一部短篇小說。兩篇文章結構相同,相似度達八成以上。李焯芬表示,其專欄的故事取材自不同書籍,承認涉事文章改編自其他故事,但不清楚來源,未來會考慮加入註腳列明文章出處,又指會逐步停寫專欄。
李焯芬本月26日在《信報》副刊專欄「生命通識」撰寫的文章《奇迹的價格》,講述一名9歲女孩家中沒錢醫治患病的弟弟,女孩傾盡僅有的3元多,到藥店購買父母口中可以救回弟弟的「奇迹」,結果感動了店內一名醫生免費為其弟弟做手術治病。
有讀者向本報指,李焯芬的文章與另一篇由徐彥創作、刊於《微型小說選刊》(2003年第1期)的《購買上帝的男孩》極度相似,懷疑李焯芬抄襲。本報對比兩篇文章,發現兩個故事架構一樣。《購》講述一名男孩為醫治叔叔的病,將自己僅有的1美元,四處到商店請人出售「上帝」,最後感動了一名富豪出錢為他的叔叔支付手術費。兩篇文章的結尾都帶出愛心很重要的訊息。

承認取材自現有故事

李焯芬昨接受本報查詢,起初暗指記者是執行上級指令,「受人指使搞咁多嘢」,記者表示是跟進讀者投訴,他才承認專欄內容取材自現有故事,「會參考詩歌、佛經、童話故事等,好多來自網上」。他解釋,改編故事由於希望「有啲襌味去演繹」。對於《奇》一文涉抄襲,他表示不清楚故事出處,「相信有十本八本兒童故事書都有」。他表示,未來會考慮在專欄中加入註腳,又指因為太忙,慢慢會停寫專欄。《信報》副刊編輯部表示需先了解事件,暫時無回應。
本身有在報章撰寫專欄的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專欄作家經常會引用別人的故事借題發揮,「但如果只係帶出同一個訊息,冇必要改寫,老實引用就得」。他認為,李焯芬作為大學學者,有關做法欠謹慎,「將人哋嘅故事改寫,令人有錯覺係佢自己創作,做法唔可取」。
律師鄧達明稱,一個作品有否侵權視乎其表述方式與前者是否相同,例如有沒有加入新穎的東西,「抄襲一個概念並不侵權,除非作品中有多個地方類同,讀者睇完都覺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