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爺譯事 - 陶傑

公爺譯事 - 陶傑

鑽研中西文化越深,即越不信中英兩文真有翻譯這回事。
西瓜是Watermelon、電腦是Computer、猴子是Monkey,舉凡物質、生畜、植物,多有翻譯。唯事涉倫理、宗教、藝術、哲學,則中英之間無翻譯。
譬如「公公」這個稱呼。中文的公公跟爺爺,英文即通作Grandfather,但英語世界論倫理輩份,即無中國文化之名堂繁多。
爺爺是尊稱,公公可以是鄙稱。宮廷太監身段上骨子裏的那般柔媚,操英文的人一生都無法了解。唯獨中國人一涉指某官是「公公」,從明朝下來,繡袍一襲,拂塵一柄,尖噪子一吊喉門,在太和殿宣旨,從王振、劉謹、魏忠賢,到小德張李蓮英。西方文化,有一門人類學,他們無法理解東方有一種因功名政治所需而自小把性徵人工閹割了而淪為中性的動物,以及其在宮廷權力階級結構裏的含義,向西洋人說「公公」這樣中國事(OneoftheChineseMatters)完全是一種中國感覺,三天三夜也譯註不完。
「爺爺」也不簡單。清末北平,稱「爺」的,不必掌有權力,自有江湖的威儀,恭親王人稱六爺,地位不比腐敗的西太后高,在人心裏卻別有一股肅儀正氣。戲園子裏,行三的特別多,都稱三爺:老生言菊朋,正藍旗的世家,京劇淨角金少山,為金秀山之三子;還有馬連良,皆行三,北京人一聲「三爺」,茶館裏的伙計,姻脂胡同裏的龜奴,王公貴冑的府宅,天橋燈市的販子,連同京戲「智取威虎山」的座山雕,皆是三爺,一概音色嘹亮,在烟縈霧繞朱樓雕閣的高處,一條熱毛巾,一聲呼喚,高高掛起一盞油燈。
後來連國語片裏的性格演員朱牧,也稱三爺,叫到今日,大陸「建黨偉業」的投資者,也叫三爺。此地稱爺,跟香港商界口中的「阿爺」,又是兩回事,所以西方人無論如何「漢學家」,都不可能透澈了解中國,這是中國人在世上佔便宜之處,不論含蓄、深奧還是無賴,皆是洋人無法領略的高度和角落,他們叫一聲Father:天父、神父、家父,最多加一個FoundingFather,華盛頓國父,僅此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