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季商品亞幣3年最差

今季商品亞幣3年最差

【本報綜合報道】今日是第三季最後一個交易日,受歐債危機前景不明拖累環球經濟影響,令商品需求在今季下跌。而在今年首兩季得到基金及投資者寵幸的新興亞洲市場,幣值亦於本季急劇貶值,使商品及亞洲貨幣今季的表現,很有可能是08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季。
MFGlobal分析師AndrewGardner表示,商品價格的表現反映經濟增長緩慢。追蹤21種商品的標普GSCI指數在今年4月升至32個月新高,回落至今跌幅達21%,本季跌幅近一成。需求與經濟環境有密切關係的商品,例如紐約期油及倫敦期銅第三季的表現尤為惡劣,兩種商品在第三季至今分別已瀉逾12.9%及24%。
貴金屬方面,受到環球股市動盪影響,投資者紛沽售黃金套現,令金價本月跌11.3%,但論今季而言仍有逾8%升幅。不過,現貨金在每盎斯1600美元水平有支持。德意志銀行商品研究部主管SoozhanaChoi指出,支持金價在過去兩年上升的原因,至今仍然未有改變,包括超低息環境及央行買金等。

資金撤出亞洲新興市場

投資者在本季繼續將資金撤出亞洲區新興市場,追蹤10隻主要亞洲貨幣(日圓除外)的彭博摩通亞幣指數,第三季至今大跌3.2%,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澳洲西太平洋銀行策略師JonathanCavenagh表示,該行的意見是繼續沽售亞幣同時買入美元。他續稱,只要歐債問題再拖延下去,累及美國經濟重陷衰退,亞洲區經濟都難有運行。當中台灣成為外資撤離最嚴重的亞洲經濟體系,有數據顯示,外資9月已從台灣股市中抽走25億美元資金,而台幣9月及第三季至今的跌幅均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