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扶持 盼石化業年增長10%中石化儀征得益最大

十二.五扶持 盼石化業年增長10%
中石化儀征得益最大

【本報訊】為提升石化行業的技術及調整相關產品結構,由工信部牽頭制訂的石油和化工「十二.五」發展規劃最快下月發佈,冀未來五年石化行業的年均增長速度可由目前約5%,提高至10%,令行業總產值升至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中石化(386)及同系的儀征化纖(1033)得益最大。
記者:陳韻妍

據悉,石化「十二.五」規劃的核心是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端石化產品,使大型石化企業變得更強,預計「十二.五」石化行業增速保持10%以上,令2015年行業總產值升至16萬億元,當中精細和專用化學品率將提高至45%以上,令銷售收入逾千億企業數目增至15家。
主營煉油及石化的上石化(338)總經理王治卿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內地石化行業起步較歐美遲,很多石化產品特別是高端產品都要倚靠進口,而現時石化行業年均產能增速約5%至7%,相信規劃出台後有助加快行業發展,公司亦會投入更多資源研究高端石化產品,現時每年科研開支約佔全年收入1.5%。

未來走向高端之路

海通國際中國業務部主管潘鐵珊認為,內地煉油價格逐步市場化,加上下半年油價趨平穩,已為石化行業營造利好的經營環境,預計中央推出規劃後,中石化最受惠。
事實上,中石化上半年化工業務經營收益按年升95.99%至163.44億元,是增長動力最強的業務,更彌補了公司大部份的煉油虧損,反映中石化發展高端化工產品的策略正確,同系的儀征化纖上半年聚酯產品營業額升36.6%至101.51億元,佔總營業額98.2%,預計兩者的化工業務在規劃推動下發展會更快。
雖然中央規劃尚未出台,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會日前已推出石化「十二.五」發展指南,同樣是業界的重要參考指標。
指南顯示,新建煉油項目年產能至少達1000萬噸,同時提高乙烯年產能至2600萬噸,自給率升至70%,並積極發展氟硅材料、特種橡膠、熱塑性彈性體及聚氨酯等化工新材料,意味行業發展趨勢是走向高端之路。
旭光(067)、海東青(2228)及東岳(189)均有涉足化工新材料業務,當中旭光的PPS(聚苯硫醚)屬熱塑性塑料,廣泛應用於電器電子及汽車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