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股神畢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日前破天荒宣佈回購巴郡股份,各界嘩然。雖然股神已解釋,回購是因認為巴郡股價超值,但眾所周知股神一向對回購行動甚為蔑視,對於這次史無前例的舉動,市場有不同解讀,有分析認為此舉名義上是「托」自己公司的股票,但實際上是幫手「托」美股。
涉資料逾200億美元
股神畢菲特於99年曾向其股東表示,除非股價跌穿其核心價值,否則是不會作出回購行動。繼一年前為撐美國政府,而被迫分拆股份收購美國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運輸公司(BNSF)後,日前再度「破格」以股價超值為由,宣佈回購巴郡股份,條件僅為必須保留手頭上200億美元的流動資金。以公司截至6月30日的流動資金高達479億美元推算,今次涉資規模可能較收購BNSF更大。
也有人指畢菲特此舉是「托市」的權宜之計。首先,由於巴郡擁有近500億美元的流動資金,假設公司用回購股份的資金作派發股息之用,股東就需向政府繳付15%的股息稅。然而,現時巴郡的做法實際可讓股東,繞過繳付股息稅一環,「節省」得來的股息稅亦可以投入股市,可謂一舉兩得。
事實上,這個猜測絕非毫無根據。細看畢菲特的往績,包括先後充當「白武士」,購入高盛及美銀的優先股,巴郡於今年亦連橫在歐美進行收購活動,例如在今年3月收購美國潤滑油公司Lubrizol,而巴郡旗下的Richline五度在意大利收購珠寶品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