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原本獲廿多間大行一致予「買入」評級的雨潤食品(1068),昨日失驚無神發盈警。公司歸咎傳媒不斷的負面報道令銷量下跌,加上生豬價格大漲使成本難以轉嫁。不過基金界人士及分析員皆認為,這解釋「難以接受」,質疑雨潤連上游業務都急速放緩是另有隱情。 記者:吳綺慧
市場昨日以行動表明對公司不信任,雨潤再被洗倉,股價跌31%,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雨潤股價一瀉千里,跌至接近全日低位收市,收報7.51元,創08年10月以來新低,市值單日蒸發61.5億元;成交金額則高達9.7億元,是平日的5倍。以未經調整的盈利預測計算,雨潤明年市盈率已低至只有3.7倍,幾乎是「破產價」,反映投資者已對公司信心全失。
料下半年利潤受壓
連續3年盈利錄30%以上增長的雨潤,一直是基金明星股,直到今年6月有傳渾水研究(MuddyWater)會出報告質疑雨潤賬目,自此公司負面消息「未停過」,至今市值已消失四分之三。
雨潤昨日開市前發出通告,指「過去數月媒體的持續負面報道導致消費者信心受到動搖」,加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公司難轉嫁成本,所以第3季利潤會按年倒退,連第4季的業務都預期受到影響。
對於無端發盈警,雨潤早段只選擇性向部份投資者解畫,晚上10時才在瑞信及大摩安排下舉行分析員電話會議。據已接觸雨潤的證券界人士透露,公司指9月份銷售較8月時差,暫時雖沒有產品回收情況,但公司會增加回贈及推廣來催谷銷情,意味銷售費用或要再增加。
雨潤在中期業績時已向投資界披露,6月開始下游銷售已轉壞,按年跌15%。據悉,7、8月份情況亦未見明顯改善,而上游屠宰業務的銷量,亦由上半年的增長約30%,大幅放緩至只有約10%。
「話街外多負面報道,咁可能係會對下游嘅肉製品生意有較大影響,但上游屠宰業務,同品牌效應根本就唔大關連,我唔明影響咗喺邊。」一名基金經理如此表示。
「無豬可劏好奇怪」
有外資分析員透露,雨潤解釋上游業務銷量放慢,是因生豬供應緊張,搞到「無豬可劏」。「呢個解釋好奇怪,聽業內人士講,生豬供應下半年其實有改善。至於話生豬價按年升好多,上半年都已經係咁情況,公司以前一直都轉嫁到,我唔明有咩理由會突然有咁大轉變,仲要呢幾個月生豬價格係回落咗。」
另一名長期跟進雨潤的分析員更直言,對公司「好失望」:「我覺得好有問題,有啲嘢講唔通。」他相信,除非雨潤銷售出現持續數季的復蘇,否則投資者很難再「回頭」,料雨潤股價會繼續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