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歐洲領袖仍未得出解決歐債問題的方案,為市場再添憂慮。亞洲股市昨日全線染紅,而泰國股市跌近6%,為三年最大。而MSCI亞太區指數亦跌至16個月以來低位。多種亞洲貨幣亦繼續貶值,亞洲貨幣指數亦挫近8個月低位,韓圜更曾瀉超過3%,跌至1202.18韓圜的1年低位。
泰股曾暴跌近6%
市場擔心歐債問題會拖累亞洲經濟發展,令MSCI亞太區指數連跌三日,跌至去年1月以來低位。另外,泰國央行或會調低該國經濟前景預測,令泰國SET指數一度急挫5.68%,跌幅為眾多亞洲國家之中最大。而菲律賓、印尼及韓國股市分別跌4.24%、3.24%及2.6%。
歐債問題亦同時影響多種亞洲貨幣,令多種貨幣走勢向下,對投資者而言猶如「左一巴、右一巴」。今年至今,跌得最傷的亞幣首推印度盧比,其次是韓圜及新台幣,跌幅分別達9.8%、5.6%及4.23%。
擔心全球經濟放緩,極度依靠出口業的南韓,其貨幣昨日未能止瀉。雖然南韓政府上周五曾用40億美元大舉入市,令韓圜回升至1160的水平,但效用不大,韓圜昨開市時即挫1.05%,其後跌幅更擴大至3.11%,見1202韓圜的1年低位。據韓國建設銀行資深貨幣交易員LeeJungHa解釋,韓圜向下的主因有三,包括歐債問題、韓國Kospi指數下跌,加上出口商相信韓圜弱勢將會持續,因而不肯放售美元。
商品貨幣隨着大宗及主要商品下跌,澳元兌美元一度跌1.68%,低見96.22美仙。而紐元兌美元更跌穿77美仙,低見76.39美仙,跌幅達1.64%。
花旗集團香港分部策略員MarkusRosgen表示,歐債問題一日未有定案,亞洲股市仍會繼續波動。「截至現時為止,你可以看到的,就是原本低沉的股市變得越來越便宜。所有人都在關注希債問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