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着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的行事作風,內地官媒與網民之間,掀起一場批罵與反批罵的戰爭。《光明日報》的文章說,駱家輝的輕車簡從的背後,是西方價值觀對中國的滲透,是美國「新殖民主義」的體現。在內地網民嘲諷說,如果駱家輝帶來新殖民主義,「我們不介意,反而正期待,也熱烈歡迎。」
《環球時報》的社評,諷刺駱家輝是做「廉潔秀」,「以巧妙的方式干預中國輿論,增加中美之間新的誤解和懷疑。」「希望駱家輝好好做大使」,意思是他的所為,不是做大使的本份。著名作家王朔發微博說,你一個中國報紙,中國貪官你不敢報道也就算了,人家老外吃穿簡單點也礙着你了,非得跟你們一起鮑魚魚翅同流合污。著名網絡評論家笑蜀表示,駱家輝那些舉動不過是常態之舉。但常態之舉到了中國卻成了奇跡,而讓官媒緊張到如臨大敵,愈加反襯出中國官場的變態。
在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央視主持人芮成鋼向駱家輝發難說:「大使先生,聽說您是坐經濟艙來的,這是否在提醒大家,美國欠中國錢?」為此,芮成鋼遭到網絡炮轟和嘲笑,網友創作出不少精彩問題,認為芮成鋼下次可以向駱家輝發問:你們領導不包二奶是否因為身體素質太差?你們貪官太少是否因為沒啥可貪?你們油價太低是否因為稅率不高?你們貓王當不了將軍是否因為群眾不擁護(嘲諷歌手宋祖英當將軍)?你們不收過路過橋費是否人手不夠?你們慈善基金不養情人是否美國人不願意捐錢?你們不吃地溝油是不是造不出來?
官媒與網民的這一場戰爭,是大陸官意與民意兩極化的具體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