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巿人「躁底」無公德心

都巿人「躁底」無公德心

【本報訊】巴士惡漢與文化夫婦因為逼巴士踩過界問題引發衝突場面。浸大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邵家臻指,事件顯示都巿人解決困難能力下降,較「躁底」容易暴躁,加上公德心觀念被蠶食的惡果:「大家將公共空間私有化,當自己屋企!飛象過河係舒服嘅表現,但係你會知道咁樣係冇禮貌,以前人哋瞄一瞄你都會縮腳;但家啲人知乜嘢係善惡都好,會覺得『我畀咗錢坐得呢張凳,呢個空間就係我!』」
對於有旁觀乘客拍下衝突短片放上網,邵家臻認為此乃網絡審判,「唔敢出聲做『架樑』,報警又好麻煩,拍片放上網就以為盡咗公民責任。」邵強調,片段可能不夠全面,會影響其他人判斷,隨時演變成網絡欺凌。
自稱新晉時事評論員的曾繁光估計,事件與搭長途車無關,只是港人處身壓力大的城巿,精神緊張容易暴躁。曾繁光又指:「從個人層面睇,可能事主衝動暴躁,受挑釁容易發惡着火;若從經濟層面睇,可能事主近日受股巿大瀉影響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