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
外傭居港權案日內判決。即使外傭最終可申請成為永久居民,多少人有興趣留港落地生根是關鍵所在。印尼傭工佔外傭人數最多,有17萬人;印傭工會預料,全港約只有兩成多印傭有意做香港永久居民。有已婚印傭說,寧回鄉與丈夫做小生意,不欲在港過低下層生活,「香港板間房都要租二千五蚊,車費又貴,鄉下有2,000呎大屋,乜都自己種,淨係畀電費。做香港人?一啲興趣都冇!」
記者:張文傑 謝明明
政府消息人士指,一旦政府敗訴,暫難估計申請居港的人數及何時申請,但律政司會向法官申請暫緩執行判決,法官會考慮判決對社會影響,當局有信心法官會答應請求。
有近千會員的香港團結印尼女傭工會顧問AntonyWong表示,現時全港近30萬外傭,印傭逾17萬人,九成以上女性,來港工作最長達12年。他指近八成印傭已婚,年齡以25至32歲為主,絕大部份無計劃成為港人。「好多印傭同丈夫分別出國工作,男嘅去日、韓車廠做啲好低微、要捐車底嘅危險工作;女嘅去台灣、新加坡做家傭攞經驗,之後再嚟香港。」Antony說,印傭多來自農村,來港工作儲夠錢回鄉起大屋、做小生意,過當地中產生活。
從東爪哇來港當家傭的Lestari居港10年,32歲的她兩年前回鄉結婚,丈夫現於南韓車廠打工。她每月將近八成的收入寄回鄉,「一半畀屋企人,一半放自己銀行,家起咗屋,有2,000幾呎。」問她有否興趣做香港人,她說:「冇!一啲興趣都冇!」
嫌香港生活指數太高
Lestari說,香港生活指數太高,房租、車費貴,「喺印尼乜都自己種,淨係畀電費」。她見香港婆婆要執紙皮維生,慨嘆在港生活無保障,「都幾可憐,香港人冇鄉下,(晚年)有乜事唔知點算」。她計劃與丈夫兩年後回鄉,做汽車及電話維修生意,「唔會再返嚟香港」。
Antony估計,欲留港的主要是已和港人結婚或單身的印傭,約佔本港印傭兩成,即約3.4萬人。他相信即使她們的身份證抹去「W」字,加上「三粒星」後,也不會搶本地人飯碗,「印傭英文唔好,唔做家傭都係出去做清潔、洗碗,呢啲工作收入唔會高,主要都係同新移民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