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沒有自殺的念頭?」跳樓美少女鄧芷維的facebook上,上周二留下以上一條「民調」題目,而她的答案是「Yes」,似是其自殺前留下的一個不起眼的警號。
易將小挫折化成大事
成年人眼中的小事,在青少年眼中可能有如天大,隨時成為他們輕生的催化劑。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發育時期的青少年與產後婦女和更年期婦女,同樣受荷爾蒙影響,情緒波動特別大,容易將小挫折化成「殺人」般的大事,死者選擇在生日前自殺,更顯出她的不開心情緒已到極點,「可能佢已經生無可戀到覺得生日冇晒意義,唔需要亦唔值得慶祝」。
鄒凱詩說,青少年容易出現「灰灰哋」的抑鬱情緒,愛情、友情或學業上的經歷,都是他們眼中的大事。她認為,如果死者真的是同性戀,有機會成為其壓力源頭,怕不被接納,也怕家長不接受;在學校犯上錯誤也可能為死者增添壓力。鄒凱詩補充,青少年視犯校規的嚴重性,較成年人想像的大,「可能犯好小事,已經睇成犯咗殺人罪咁」。她說,成年人遇上挫折,因為經歷過而覺得「冇嘢啦」,相反青少年「真係仲細個」,遇上挫折不懂處理,容易感到絕望,他們不願與父母傾訴心事,亦未建立到穩定朋友網絡,難以傾訴,令他們更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