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經歷過去一周的大洗倉,小股民已心灰意冷,成交卻依舊旺場,最活躍的兩隻牛熊證每隻成交逾16億元,成交額高過A50中國(2823)及和黃(013),相當誇張。
從大市表現可見,資金其實已開始重投大藍籌,友邦(1299)、和黃及中石化(386)已率先自低位大幅回升,若非內銀股拖累,上周五港股應已止跌回升。
相反,二三線股的沽壓仍相當大,反映市場對缺乏前景的二三線股毫無興趣。事實上某基金持重倉的二三線股上周五跌幅繼續擴大,一些曾爆出賬目風波的民企亦繼續捱沽,超大(682)及雨潤(1068)跌幅都超過10%。
當大市反彈,極有可能繼續出現以上兩極化現象,只升那些流通量高的大藍籌,而流通量低及信譽較差的二三線則冇份彈,明乎此理,要博反彈的散戶應該知道如何取捨。參考今年3月以來走勢,大市多在每月最後一兩星期出現大反彈,基金要「嘜價」埋月尾條數,以免NAV跌幅太巨嚇親客戶,本月底是9月結,出現「嘜價」的機會不會太低。
避開金礦銅礦股
要避開勿博反彈的,還有一眾金礦及銅礦股。美國不推QE3,基本上已確認美國要維持美元霸者地位,近兩年來的美元貶值潮已告一段落,至少幾個月都難望改變。美元強,金銀銅鐵便難以因美元貶值而炒上。
特別是金礦股,在過去一年多金價反覆上升,升勢近乎瘋狂,惟金礦股卻節節下滑,仿似同金價無關,當金價轉勢向下,金礦股更加難望報仇,因此上周五招金(1818)狂跌,卻絕非撈底之選。月底前或出現的反彈浪要好好把握,選股時要十分謹慎。
歐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