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月娥」與「毛月好」 - 李碧華

「毛月娥」與「毛月好」 - 李碧華

人人基本要求不外溫飽。因為飢餓者最先吃掉自己的尊嚴,苦渴者願意喝尿(不管是自家的還是別人的)。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廣州茶樓的點心「娥姐粉果」,以色澤晶瑩,味道清鮮之魅力佔據羊城美點之首。
一提起粉果,便聯想到娥姐──但有個粵語陳片《好姐賣粉果》中,女主角變成好姐?奇怪!罪魁禍首是譚蘭卿這巴閉肥奶奶,請鄧碧雲當媽姐,問名字,喚「月娥」,順理成章便是「娥姐」,但肥奶奶不悅,餓餓聲不中聽,強行改之「好姐」,貪意頭。她不服。原來的「毛月娥」,無一個月會餓親,被逼成為「毛月好」,無一個月好。
問題在於姓。「毛」是祖國最威猛之姓氏,但得配合名字才見意義。老百姓只求溫飽,領導層逞一己之私,非要把他們弄得天天難過,如同娥姐的怨憤。
她很無辜。但身在那個年代卻不能抗議,再鬼馬潑辣,仍屈從主人淫威,好姐就好姐吧──表面還風光、響亮、動聽。只有自己明白,其實得先忘掉了祖宗,掙口乾飯,有點悲涼。忍無可忍了,官逼民反,也是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