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暴動告一段落,遠東這一邊,起哄了一陣,看見沒戲了,「公眾」的目光,又回到一些肚臍眼周圍的雞毛蒜皮事,如香港特區的下任「特首」之事。
但是真正的觀察家,反而會繼續留意,暴動之後,這個國家如何善後和反省。
因為暴動發生的這個國家不同:不是第三世界的食人部落,也不是阿敏的烏干達或卡達菲的利比亞。不久之前,這個國家的一幢小房子,座落在一條小街的十號,管治過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
英國暴動,雖然平息了,那裏的精英學者怎麼說?
首相金馬倫說:下次再暴動,就要出動軍隊。
這句話引起知識界的反彈:不錯,暴動的搶掠者是要制裁的,但「下次再暴動就要出動軍隊」這句話,是非常失國格──出動軍隊平民亂,是野蠻的第三世界軍事政權所為,英國不可以這樣。出現這種言論,英國的知識界說,會令仇恨滋生,一旦此說得許多人附和──哪怕是壓倒性的民意支持也不許,因為這樣會孕育法西斯。
三十年代納粹法西斯的形成,先是在國內:左傾的政客無能,社會動盪,開始有一種「健康力量」抬頭,號召要來一次清洗。德國威瑪共和國後期就是這樣子:失業、散漫、逐漸仇猶太,納粹誕生,主張強力換血。仇恨的烈火釋放出來,燃燒吞噬了自己。
英國的精英──許多是右派保守黨──最近說話了:即使再有暴動,可以用九百九十九樣別的柔軟工具或武器,或平息於無形,或防範於未生,就是不能動用軍隊,因為英國政府要對外垂範:這個國家是現代文明的搖籃,即使有暴亂,其操控管理的方式,須與未開化的蠻子有區別。
如何區別,由於尚無第二次,故尚未可知。但確實,第三世界的食人酋長也把小孩爭着送英國的寄宿學校,為了說英語、穿西裝,以及學會把穿着鼻孔的那根削尖的牛骨頭取下,如果英國也出軍隊鎮壓,英國的教育還值那麼多錢?這個問題,十分有趣,英國何時再有暴動?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