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雅各福群會學校社工服務經理劉錦楨指出,政府為免學童被標籤而推出融合教育政策,讓學童重返校園開始復康過程,但卻沒有長遠配套支援校方及家長,她希望政府投放更多資源照顧患病學童。
社工僅作橋樑角色
劉錦楨指出,15歲以下的精神病學童,若病情嚴重將被送往中途宿舍,病情較輕或穩定的,政府避免他們被標籤,主張讓他們重返校園及社區。
然而劉指出,當患病學童上學時情緒出現變化,社工擔當的角色,只是負責聯絡校方及家長開會的橋樑,很多時校方甚至叫同學幫手留意患病學童的情緒。
劉認為,學校及家長應經常保持聯絡,密切留意患病學童情況,以免發生悲劇。教師或班主任亦可透過家訪進一步了解學童。由於服用精神藥物有副作用,不少學童因跟不上學業進度而留班,甚至要轉校。
至於患病學童犯校規被處罰一事,劉認為學童與其他學生一樣,有過便要罰,否則對其他學生不公平。但劉認為校規有彈性,校方可酌情處理:「唔係一定大過就記大過,小過就記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