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病人私院掃描獲資助

公院病人私院掃描獲資助

【本報訊】公立醫院癌症病人不斷增加,輪候放射診斷的時間越來越長,醫院管理局明年首季會推出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公私營合作計劃,全數資助合資格的腸癌、乳癌及鼻咽癌的新症公院病人,到私營市場接受檢查,預計首三年資助約1.5萬個檢查,每個檢查成本約3400元。

首三年15895個檢查

醫管局下周舉行大會,將討論推行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公私營合作計劃。局方獲撥款約6500萬元推行為期三年的計劃,當中約570萬元作為員工成本,即有約5500萬元用來資助病人,預計進行15895個檢查,每個檢查成本約3400元,有關病人將獲全數資助。
首批獲資助的病人包括腸癌、乳癌及鼻咽癌新症病人,病人可以盡快到私營市場接受檢查,確定癌症期數。檢查結果會透過電子病歷系統傳送至公立醫院,由公院醫生制訂治療方案。暫時未知受惠具體人數;若計劃成功,會擴展至淋巴癌病人。計劃會於明年首季,於港島東、九龍西、九龍東及新界西聯網推行。今年第四季則進行招標,決定參與計劃的私營醫療機構。
去年公院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輪候時間增加逾10%,09/10年度有約46萬宗電腦掃描個案,及10.2萬宗磁力共振個案。局方預計未來數年腸癌病發個案,會超越其他癌症成為首位,由今年接近4500人發病增至2015年約5000人;2015年排第二位的肺癌約有4500人病發,排第三位的乳癌則有約3500人病發。
香港放射科醫學院發言人張志偉表示,計劃有助縮短放射科的輪候時間,加快新症病人的檢查時間。新症病人特別是鼻咽癌及腸癌,要先接受檢查,確定癌細胞是否有擴散,才能準確地進行化療或電療,以免傷害正常細胞;目前部份公院輪候時間較長,難以在短時間內加插新症病人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