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曾蔭權在立法會中說,他視民望如浮雲。經過這三年,他和特區政府的民望連續走下,低處未見低,看來他也豁出去了,不僅視民望如浮雲,簡直就視民望如糞土。
若問現在曾班子中,誰的民望最低?民調中長期以來誰的支持率永遠低於反對率?在Google搜尋中,誰的名字打進去,就會有「×××滾蛋」「×××食屎」等等組合?在今年的7.1遊行中,最響亮的「下台」呼聲衝誰而發?那麼隨便在街頭找個市民問問,他都會告訴你,是「林瑞麟」。然而,曾蔭權不但沒有讓林瑞麟下台,傳聞還會讓他更上層樓,在唐英年辭職參選時,由林公公接任政務司司長。若屬實,此舉不但意味與民意對着幹,而且也給唐英年的民望重重踩上一腳。因為若唐當選特首,林公公就極有可能繼續擔任政務司長,那麼市民就會在未來五年多,經常在螢幕上看到一個人睜眼說大話,強詞奪理,硬拗自己代表民意,不斷重複人肉錄音機,其面目可憎簡直是催人嘔吐的小丑了。
特首跑馬仔遊戲,在種種醜態中漸次上場,疑似候選人和各路抬轎者的表演,真是沒有最噁心,只有更噁心。香港不是缺乏有能力而且具民望的人,即使把不受中央歡迎的泛民政治人物排除在外,過去沒有抗拒北京記錄的人物中,還有李國能、任志剛、林煥光、王永平、施祖祥等能人。但他們都不會參選,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意願,而是他們或知道在中共的專權政治體制下,特首不能不是一個傀儡,而且必然要做一個扭曲自我的傀儡,稍有人格尊嚴的人,當然就「有所不為」也。此外,筆者相信他們中也有人會知道,民望這東西,對於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來說,當然是資產,但對一個由專權政治管轄的地方來說,卻會是負債。因為你在香港越有民望,就意味着你越可能挾民意抗拒中央,至少是以民命為本錢與中央討價還價。因此,有民望的政治人物,若向絕對權力靠攏,就不可避免會犧牲他的民望。依附絕對權力,與貼近民意,只能二取其一,不可二者兼得。
今年七月,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談行政長官必須具備的條件時,他說第一是要愛國愛港,這其實就是忠於絕對權力的代名詞;第二,他說要有很高的管治能力。這兩項都沒有數據化的衡量標準,完全是北京當權者的自由心證取決。第三,他說特首在香港要有認受度,「選出來的人,大家老百姓能夠普遍的感到還是可以的吧!」
這第三項,即認受度,是可以從民調中得到數據的,不是誰說有就有。但在專制的掌權者眼中,這條件不是最重要,「還是可以的吧!」就行了。
因此,唐英年可以不顧民意,胡言亂語,早前只求民望略勝梁振英即可。也因此,曾特首可以完全不顧民意,重用一個市民最憎惡的人,也不怕會影響唐的選情。因為他知道北京不僅不重視香港民意,而且還忌憚香港民意。
至於梁振英,他很可能本身就是專政集團(共產黨)中人。他的狡獪、工於心計,素來言詞閃爍,使他民望長期低迷。日前他向特首辭職參選,就充滿了算計。一、據消息人士透露,他在行會上沒有遞辭職信,也沒有談過辭職事,是他在會前被曾特首問到是否辭職參選,才跟特首說的;二、他辭職當天就去北京,第二天回來對傳媒說是去會朋友,你相信他在這樣敏感的時刻,去會一個普通的而不是在中央掌權的「朋友」嗎?三、他去北京的事怎麼會曝光的?若不是有意洩漏,誰會知道?而王光亞被問是否見了梁振英時說,最近他見過許多香港人。梁振英狡猾地暗示他已獲北京首肯可以參選了。
梁振英依靠批評曾班子,而拉高了民望。這有賴曾班子頻頻錯失,從而使罵的人得分,而與曾班子綑綁在一起的唐英年也就民望趨下了。筆者在今年5月時曾說過,梁是中共的「自己人」。如他能推高一下民望,被點燈的機會就大增。目前,他憑心計,憑批罵自己參與回歸14年所有決策的特區政府,而在善忘的市民中拉高了一點民望。而民望略有,又不是甚高,對「自己人」來說就不是負債了。
筆者曾在月前表示,在目前景況下,特首的最適合人選是曾鈺成。但他曾多次經普選洗禮,看來北京掌權者對他也稍有顧忌。未來特首,就在或蠢或奸而都只會迎合上意、從未經過普選的兩個政客中選一個吧。香港市民的命運,誠如馬克思所描述的雅利安的驢子:不是在兩頓乾草中選哪一頓較好,而是在兩陣棒打中選哪一陣較輕。哀哉!
周一至周六刊出